但芙蕖論道大會,一年只有三天,其余的時間都空在那里。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
后來一個聰明的家伙看中了這里的人氣、場地和風水。
從書院手里買了去,辦成了拍賣會場,做了京里獨一份的生意,斂財無數。
又因為買的時候,寶月樓就跟京中各大書院簽了契約,每年五月十五到五月十八,寶月樓都會空出來,供書院舉辦芙蕖論道大會。
幾十年來,都是如此。也算是個雙贏的局面。
第一天是文比。主持人就是國子監宴祭酒。
臺上坐著一排五位大佬,全是大夏赫赫有名的大儒或是各個領域的大家。
參賽的書院的隊伍則圍坐在圓型高臺周圍,比的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這些。每一個小項都會在書院中決出三強,獎品豐厚。
當然,在座的嘉賓中若有不服氣的,不拘身份地位,都可以挑戰三強中任何一位,而被挑戰者不得拒絕。
如果挑戰成功,挑戰者則立時擁有被挑戰者的名次和獎品。被挑戰者技不如人,也只能退位讓賢。
這也是論道大會最大的看點之一。
臺上各書院的才子們殺的是“血流成河”,臺下的蔣禹清看得是津津有味,目不轉睛。
進行到“詩詞”這一項的時候。主持人將一幅蒙面的書法掛在了展示架上,隨后撕開了蒙著的厚紗。
白紙上只有一個大大的“糧”字。
宴祭酒道:“眾所周知,這兩年青州侯先是種出了紅薯這種畝產數千斤的高產糧種,去年又種出了畝產七八百斤的水稻。
為我大夏的糧食增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今天,我們就以糧為題,要求在一柱香內賦詩一首。現在開始!”
古代的才子們,果然詩才了得,不一會兒,一首首不記名的五或七律或是長詩就被寫在了宣紙上,送上了評審桌。
評委們交頭接耳品評一番后,很快就定出了前三名。
但,同前面幾項一樣,很快出現了挑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