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來她知道這些麻煩,都是她那個得瑟的師傅給她招來的時候,氣得她恨不能立即跑回家把老頭兒綁起來打一頓。
六月中的時候,蔣禹清巡田回來說,西瓜還有兩三天就可以陸續收獲了。蔣家的大人孩子們立刻興奮起來。
六月十八這天,蔣家所有人都起了個大早,包括邱神醫和幾位農官。
再加上丫鬟婆子小廝在內幾十號人,拿了蘿筐、稻草和請人專門用稻草編成了網套趕著幾輛馬車和騾車,浩浩蕩蕩的開去了瓜田。
二十多畝瓜田,打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滾滿了圓溜溜的大西瓜,十分震撼,豐收的喜悅縈繞在每個蔣家人的心頭。
蔣禹清率先下田,曲指在西瓜間敲了敲,最后選了個完全成熟的,示意他爹摘下來。
蔣文淵掂了掂手里的西瓜,好家伙少說得十七八斤重,真是個大家伙。抱到田埂上,拿刀切開,綠皮紅瓤,一股清甜的味道直竄鼻尖,引得人直流口水。
蔣文淵麻溜的將西瓜分成數塊,一人分了一塊。吃進嘴里,瞬間便滿足了。當真是又沙又甜,汗水豐沛。剛剛升起的暑意,也瞬間消彌無形。
這么多人,一個瓜遠不夠分的,蔣禹清又挑了幾個,讓每個人都吃了個盡興。
蔣家種出了番邦才有的貢品西瓜,這是大事。尤其是家里還有司農官住著的情況下,自然是不能瞞著的上面的。
因此,這第一批瓜得送去京城進貢給皇帝陛下。
因為路程遙遠,進貢的西瓜還不能選全熟的,必須是八九分熟的。這樣的西瓜雖然沒有全熟的甜,但是耐放。
因為是第一次種西瓜,怎么分辨西瓜是否成熟,熟幾分,除了蔣禹清就只有蔣文淵有經驗。
蔣禹清是因為種的多,后者純粹是因為吃的多,每次吃之前都會習慣性的敲敲瓜,吃出來的經驗。
因此這選瓜和帶徒弟的重任就落在父女兩個身上。
兩人每人帶三個徒弟,手把手的教怎么選瓜,其余的幫著搬運,挨個兒用密實的網套套好,裝筐的時候,再用稻草一層層隔開。
筐子搬上馬車后,再塞上稻草,務必做好防護,以免在運輸途中損壞。
這批總共選了三車瓜,裝好車后,立即快馬加鞭送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