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收獲的薯種,除去挖壞的,約有七千一百斤左右。
為了避免這些薯種分發出后,被某些權貴高價收走后謀利,故而這七千一百斤薯種,全部由縣衙集中在一起育種,之后免費分發給百姓。
百姓則需要跟縣衙簽定契約,紅薯收獲后由縣衙按五文一斤統一收購。如果種植戶私賣紅薯給他人,除了處以高額的罰金外,還會打板子,甚至流放。
擬定好細節后,又估算了這七千一百斤紅薯的出苗量。按50斤每畝算,七千一百斤紅薯種大概能種142畝左右,就算有多的,也最也就多個一兩畝的樣子,到時候再放。
并非是50斤紅薯出的原芽,一次就能種滿一畝地,而是需要等這些芽苗長成長長的足夠粗壯的藤蔓后,進行二次插扦才堪堪夠。
否則,若是單種薯塊,怕是得在這個數量上翻個倍都不止。
他們沒這么多薯種,只能麻煩點采取二次插扦的方法,好在青州的氣候足夠暖和,有足夠的時間讓紅薯生長。
蔣文淵便悄悄和西津渡里正、族長們透了話。要種紅薯的快點來報名,因為薯種不多,暫定每戶一畝,500文錢一畝,一畝是三千株苗,先到先得。
西津渡的村民們,是親眼見過這種新糧有多高產的,早就盯著了。也知道朝庭下令全縣推廣的事。
但紅薯總共就那么點,全青州這么多人,就算一家分一個,它也不夠的。這會兒就顯出朝中有人的好處來了。
得了蔣文淵的話后,西津渡的村民們一窩蜂的攏到了里正家,把他家圍得水泄不通。
里正按蔣文淵給出的規定,給全村包括蔣家在內的59戶人家都報了名,簽了合同按了手印。
里正揚,收獲后誰要是敢私賣紅薯,直接逐出村子。村民們都笑嘻嘻道,那哪能呢。大人那般提攜咱們,咱們可不能給大人抹黑啊。
與此同時,剩下的83個名額給了秀水灣81個,給了朱氏娘家大伯一個,蔣文喜的師傅家一個。至于朱大甍子一家,那是別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