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說他們家先試著種一種,若是真如老道士所說,產量很高,到時候再分給大家種也不遲。如今聽說這東西就要收獲了,大家自然想來看個究竟。
十月初五,秋高氣爽,萬里無云。
一大早,蔣文淵便帶著錢糧師爺和一隊人馬趕回來。蔣家除了上學的七個男孩子們,更是傾巢出動。
鐮刀、鋤頭、麻袋、蘿筐、還有大秤。
聞訊趕來看熱鬧的村民們,也圍滿了紅薯田。
蔣文淵帶頭,親自卷了褲腿割藤蔓。其他人見此,也紛紛拿上鐮刀緊隨其后。
一些村民看不過隱,心里著急,也跑回家拿來鐮刀加入割藤蔓的大軍。
三十幾個漢子在田里鋪開,不過半個時辰便將一畝半的藤蔓割的干干凈凈。
割下來的藤蔓,打成捆還能用來喂豬或是牛羊,一點都不浪費。
接下來就是重點了。
蔣文康率先扛了把鋤頭,走到地壟的一頭,先撥開一點土,之后狠狠的一鋤頭刨下去,再一拉,一窩紅色的塊狀物便露了出來。
又是兩鋤頭下去,一窩紅薯就被全部帶出了地面。頓時,四周驚呼聲一片:“我滴個娘哎,這一窩咋這么多啊,還這么大個。”
蔣文康欣喜的提起這串紅薯,數了數,竟有七個。
最大的有他巴掌大,少說也有一斤多,小的也有二三兩重。掂了掂,這一株至少也得四五斤重。
一顆就四五斤,那這一畝這么多顆,那產量……蔣文康眼睛都紅了。
不止是他的眼睛紅了,在場的人眼睛都紅了。
漢子們二話不說,每人搶了一壟,掄起鋤頭就開干。
其余的人也不落后,拿了蘿筐麻袋等家什,跟在后面揀。
現場時不時傳出驚呼聲。
“哇,這個好大,比我腦袋都大。”
“我的天啦,這一株竟然結了十一個紅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