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上,隨便掀開一塊草坪,那下面都是厚厚的細沙。
西津渡不少人家沿河岸的田地都是沙地。就是蔣文淵家也都有十多畝沙田。
總之,這般天然的建筑材料,不用白不用,還省了一大筆錢,只是多費些人工罷了。
最后兩項歸總一算,總數竟也超過了六百兩之巨。
蔣文淵前有賣人參的銀子,后有鎮國公府送的謝禮,雖說不上家資頗豐,六百兩也還是拿的出來的。
當即讓陸氏取了六百兩銀票來,明多退少補。
辦好這兩件事,蔣文淵也算放下一樁心事。他已交待了牙行,或有合適的田地,務必第一時間通知他。
次日一早。蔣文淵夫妻倆便帶著蔣禹清回了縣衙。
至于兒子,先……這么著吧。
一來和家里的兄長們有個照應,彼此熟悉。二來岳父學堂的先生,學問都很不錯,對學生們也十分認真負責。
他自己便是從那里出來的,因此很是放心。等兒子考上童生后,再接來身邊不遲。
西津渡。
里正和族長把蔣文淵出錢建族學和修路的事說了,大家歡喜激動之余,紛紛大贊蔣文淵是個辦實事的。
蔣家的聲望在村里更上一層樓。
學堂關系到孩子們的未來,馬虎不得。得請專門建房子的人來,好好設計。
但修路這活兒,沒什么技術含量,只要有把子力氣都成。
當初說好一家出一個勞力。現在下到八歲上到六十歲,甭管男女老少,只要有空都往河邊挖沙子運卵石去。
用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門,什么蘿筐、背簍、牛車、驢車。還有的婦人,把家里不用的糞桶都挑來了,也是服氣。
才過了不到十天,蔣文淵就把田契送回來了。是個小莊子,一共121畝。離著西津渡也不遠,就在下游五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