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氏娘家因為既是姻親,又是七個孩子的先生,便又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了一倍,這些蔣家大房和二房都沒有半點意見。
至于老胡氏的娘家。兄嫂去逝后沒兩年,唯一的侄兒也病死了。
侄媳婦帶著才三歲的侄孫改嫁,從此了無音訊。不提也罷。
第三個,便是縣令大人,縣學的先生、山長、學政和幾位上了禮的鄉紳府里。這幾家年禮要更重一些。
蔣家雖說出了個舉人,但到底根基淺薄,無論怎么拼湊,都是些尋常土儀。蔣
家也沒覺著有什么不好,大大方方的有什么送什么。
一來符合蔣家的身份,二來免了蓄意攀附之嫌,反倒兩下心安。
次日臘月二十七。
天剛亮,蔣文康帶著長子蔣禹江,蔣文淵帶著兒子蔣禹川套了月前新買的大騾車,趕往縣城。
騾車上除了送往各家的年禮,還有蔣家的三妯娌及蔣禹清這個奶團子。
至于蔣文喜則帶著家里其余的幾個小子,挨家挨戶的給族人送年禮。
騾車的速度很快,到達城里的時候,將將辰初。雖則時間還早,但因為將近年關,城里已經十分熱鬧了。
三妯娌帶著蔣禹清在城門口下了車,打此去買年貨。
其余兩對父子則分頭去送年禮。
其他的鄉紳那兒由蔣文康父子去送,縣令和縣學山長老師那里必得是蔣文淵親自去才成。一家人約定了在此處匯合時間,便分頭行動。
蔣禹清自打來到這個世界,還是第一出門。因此對這熱鬧的古代市集十分好奇。
青石板或者是鵝卵石鋪成的街道,將將能并行兩輛馬車。
街道兩邊的店鋪大多是二三層的小樓,鱗次櫛比。
店鋪的門頭上是用原木雕刻、或用整副書法裝裱而成的各色招牌,再不濟也會用桿子挑一面旗幡。
再加上拉著長長的調子,滿街吆喝叫賣的小商販,端的是滿滿的古香古韻,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