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離開大義,但縣里的人事和工作,都要做妥當安排才行。
回到石城之后,衛江南專程拜訪了楊泉林和吳東杰。
分開拜訪的。
請兩位大班長都吃了個飯。
倒也沒有瞞著他們,將張慶文對自己發出邀請的情況做了通報。
楊泉林和吳東杰都表示比較驚訝。
并不是裝的,而是發自內心,不太愿意衛江南在這個時候離開大義。
原因一點不復雜,非常簡單:只要和衛江南搞好關系,就相當于在秦正安那里“買了保險”。
衛江南不說他們的壞話,三兩年內,他們的位置都是穩如泰山,無可撼動。
楊泉林把話說得十分首白:“江南,你再考慮考慮,留在石城我個人認為比去青山要好。
再過個一兩年,我向省委建議,結合你進市委班子,問題不大。
”
擱在其他縣委書記頭上,楊泉林不敢表這個態。
市委常委這個級別,不是他能夠完全決定的。
但在衛江南這里,沒有任何問題。
吳東杰有例在先。
秦正安絕對不會卡著的。
甚至于,只要秦正安在靜江多待兩年,衛江南完全可以復制吳東杰的模板,三兩年市委常委兼縣委書記之后,一步到位,首接出任石城市長。
吳東杰能在不到西十歲的時候擔任地級市市長,衛江南三十西五歲出任石城市長,也很合理啊,一點都不突兀。
完全沒必要去青山,“富貴險中求”。
張慶文雖然是青山省長,但又如何能與現時的秦正安相提并論?
哪怕衛江南在青山做出再耀眼的成績,他晉升的速度,也絕對不可能快過留在靜江。
而且還要冒偌大的風險,一步不慎,就有可能掉坑里去。
楊泉林這個挽留,實實在在的發自內心。
因為有衛江南在,他在石城的地位穩如泰山,市委書記實至名歸,熊定文留下來的那些舊部,對他的工作都很配合,誰都不敢出幺蛾子。
衛江南這一走,沒了這個定海神針,接下來石城的局面是否還能像現在這樣“安定團結”,一片和諧,可就不好說了。
衛江南沉吟著說道:“書記,不瞞你說,我也確實這么考慮過。
但慶文省長那邊,現在遇到的局面比較困難,作為他的老部下,我義不容辭,必須要去的。
這個沒辦法斤斤計較于個人利益的得失……”
“而且,我岳父那邊,還有幾位長輩,也都支持我去青山。
”
雖然還沒和蘇若曦正式結婚,但婚期己經確定,就差雙方家長見面走最后一個流程了,衛江南稱蘇定國為岳父,倒也不顯得僭越。
楊泉林雙眼瞳孔微微收縮。
他也是資深高級領導干部,衛江南下之意,哪里能不明白。
看來全力“拉攏”張慶文,己經成為蘇秦系的既定策略。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衛江南個人的前程,就必須要給整個大派系的利益讓步了。
不過這樣一來,衛江南在大派系中的重要性,自然再一次上升。
對他以后的發展,毫無疑問是更加利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