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云山不負所望,果然鎮住了白蓮教的使者。
一是因為太平教這邊一看就不是烏合之眾,而是要干大事的樣子。二是因為陸云山此人真有本事,談舉止之間自有威懾力,并非常人可比。三就是陸云山手中的“九節杖”了,真能施展法術,在這個被龍氣鎮壓的世道之中,已經是堪比仙物。
白蓮教的使者十分靈活,直接改口要跟太平教結為盟友。
反正雙方的地盤也不沖突,各自發展,積蓄力量,待到起事的時候,遙相呼應,聯手推翻這個腐朽的大魏王朝。
就如當年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至于推翻之后怎么辦,自然是先不提。
陸云山一口答應下來,太平教和白蓮教正式結成了戰略合作伙伴。
事后殷正心和陸云山秘密商議,認為白蓮教的成員多是窮苦百姓出身,與太平教的成員比較近似,如果有機會,可以兼并白蓮教,能讓太平教上一個大臺階。
白蓮教事件過去之后,齊玄素等待的契機來了。
金帳大軍大舉犯邊。
殷正心作為負責軍務的右參議,要把精力放在國之大事上。太平教這邊就交給了陸云山,組織教民躲避兵禍,防范匪患。
小殷自稱是沙場宿將、大兵法家,齊玄素不敢如小殷這般大放厥詞,可也算是個知兵之人。西域戰事的尾聲,他還只是個小卒;鳳麟洲戰事的時候,他在清微真人的帳下擔任贊畫;新大陸南北戰事的時候,他和皇甫極主持情報戰線,用一路偏師實現了調虎離山;再到達尊沖突的時候,他已經是三位最高負責人之一,獨領一軍。
如果有機會,齊玄素也許能總掌全局,成為一軍主帥。
所以齊玄素處理起這些軍務倒是游刃有余,被布政使所倚重,甚至本州巡撫也多有耳聞。
其實這么多年以來,大魏固然是腐朽不堪,金帳也是內戰連連,為了大汗之位,紛爭不斷,早已不是當年的金帳了。以往歷次南下,不過是草原上遭了白災,凍死牛羊無數,要南下打草谷。真要說多強的戰力,倒也不至于,只要應對得當,應是沒有太大問題。
不過應了那句話,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
這天下絕不能交給無德之人。
至于如今的大魏永歷皇帝,有德還是無德,對于一眾大魏朝廷的官僚來說,恐怕就是見仁見智了。
齊玄素一開始不覺如何,只是照例行事,可這次金帳南下,卻是來勢極兇猛,遠勝以往,分別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直取遵化府,京師震動。
在這種情況下,大魏朝廷不得不調集各地兵馬進京勤王,待到勤王兵馬星夜兼程趕到城外,又不敢打開城門,使其駐扎城外,最終使得勤王大軍在未能得到休整的情況下與金帳大軍開戰,死傷慘重。
最終還是遼東鐵騎入關馳援,成功擊退金帳大軍,解了京師之圍。
不過大魏皇帝和遼東異姓王的關系一向微妙,遼東秦家算是聽調不聽宣,若非萬不得已,皇帝也不會求助于異姓王,這次讓秦家出兵,事后的各種封賞自然是少不了的,讓本就勢大難制的秦家更加坐大。
李知性也參與其中,如今的李知性已經是總督府的參軍,這次也跟隨遼東鐵騎入關勤王,甚至還親自手刃數人,立下大功。
秦家自然要給自家女婿請功——隨著秦凌閣落下的第二子,李知性已經迎娶了秦家貴女,如今是正經的秦家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