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調兵,那還費這么多口舌干嘛?
朱榑見狀也不再語,畢竟這里屬自己的地盤最小,也沒什么話語權。
“老四,最近琉球國那里可有消息?”
朱樉開口問道。
“這門差事不好辦,只有中山國愿意同我們合作,其他兩國并不愿意。”
“他們以沒有大明朝廷的旨意為由拒絕了我們的請求。”
朱棣嘆氣道。
“既然他們不愿意,那咱們干脆也就別跟他們客氣了,整頓幾日,隨后便一舉入侵其他兩國。”
“把另外兩國吞并后,我們的計劃便容易實施了許多。”
朱惘說道。
朱樉對此沒什么意見,只點頭道:
“那就按你說的去辦。”
“老七,你最近也閑來無事,這件事就由你來負責吧。”
朱榑見此情形,只好無奈的點了點頭。
他最近確實挺閑的,主要還是因為邊境的礦藏全都被他讓了出去。
只憑他一人,很難是幾位哥哥的對手。
不爭,已是最好的安排。
“請哥哥們放心,這件事我會派人去辦的,只是在兵力這塊,還得仰仗幾位哥哥幫助。”
朱樉點頭道:
“我們三人每人為你出三千兵,總兵力湊到一起估計一萬有余,一萬人對付這兩小國也是夠用了。”
幾位藩王對此也沒什么意見。
畢竟向海外擴展兵力的事,他們幾人之前就早已說好。
東瀛礦藏的開采,使他們幾位藩王手中有了大量的閑錢。
這些錢自然不能全用來吃喝玩樂,主要還是要用來發展自身實力。
但在東瀛發展兵力,肯定是沒戲。
東瀛朝廷那邊也緊盯著幾位藩王的動態,若是發現他們擴展兵力,肯定會第一時間上報給朝廷。
上報朝廷事小,讓東瀛這邊抓住把柄事大。
若是借著這個由頭收回一部分銀礦,最后吃虧的還是他們幾位藩王。
如此一來,幾位藩王便把目光放到了海外。
經朱棣提出后,很快得到了其他三位藩王的同意。
琉球國地理位置特殊,幾位藩王更多的是想把此地當成一塊跳板,以便于他們日后能參與到西洋和南洋這兩地的貿易當中去。
朱雄英對此倒是不反對,畢竟這也算是為大明開疆拓土。
藩王勢力過大,皇帝自然會有所忌憚。
但朱雄英并不這樣想。
即便藩王勢力再大,也大不過如今的大明。
再說了,古往今來藩王作亂就沒有成功過的,就一個朱棣,還是因為種種特殊原因。
一味地禁止藩王發展,還很有可能會加深朝廷和藩王的矛盾。
……
洪武三十年,正月。
今年的元旦和往年一樣熱鬧。
應天府的改造工程基本上已經落實完畢,基礎設施包括皇宮相較于之前都改善了很多。
除此之外,應天府當地的治安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