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吧,父皇不僅沒事太孫殿下也沒有要難為我們的意思。”
朱棣搖頭道:
“你有些太小看太孫了。”
“他早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年輕小子了。”
“我收到消息,淮西勛貴那一派人最近又不消停,費盡心思的想參加北伐。”
“前幾天,藍玉還親自拜見了太孫,我估摸著就是為了商討北伐的事。”
“只不過藍玉并沒有得償所愿,此次北伐是由父皇御駕親征。”
徐妙云聞道:
“父皇御駕親征,太孫確實也干涉不了。”
朱棣搖頭道:
“你想的太簡單了。”
“這事絕對是太孫在后面安排,要對淮西勛貴下手的,也是太孫。”
徐妙云有些詫異:
“太孫不是和淮西一派的人關系很好嗎,為何要對他們下手?”
朱棣回道:
“太孫不是和淮西勛貴的關系好,只是和藍玉的關系好。”
“現在大明的人才很多,軍事學堂一年就要畢業將近六千余人,六千人當中難道還找不出一個會打仗的嗎?”
“這些個老將,在太孫眼里已然沒了作用。”
“就連我們這些皇叔,也只不過是他的棋子。”
徐妙云嘆氣道:
“太孫這幾年為何變得越來越冷血,不近人情了?”
朱棣正色道:
“妙云,有些事你看的太淺了。”
“大侄子是大明的儲君,未來是要做皇上的。”
“皇上要考慮的,不單單只是關系好壞,這是責任使然。”
“我這大侄子未來定是能成為圣君的。”
徐妙云回道:
“王爺說的是,是我想淺了。”
“太孫弄的火車,咱們還沒有坐過,要不咱們明日去試試?”
這消息還是別人告訴徐妙云的。
她遠在東瀛,直到回京之后才知道有火車這么個東西。
朱棣點頭道:
“可以,正好我也想看看這火車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朱棣雖沒見過火車,但清楚的知道這東西有多厲害。
如果可以的話,他也想在東瀛修建鐵軌。
北伐的消息,很快被刊登在了大明民報之上。
大明現在已經是明牌要和草原打仗了,百姓對此議論紛紛。
大明建國還不算太久,很多老一輩都是在蒙古人的統治下度過的。
也正因如此,他們對蒙古人才恨之入骨。
此番戰,不僅要贏還要贏得漂亮。
通往九邊的火車在正月后基本上就沒停過。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
只等三月三大朝會之后,朱元璋御駕親征。
大國交戰,比拼的就是國力。
以大明現在的實力,想要輸還是很困難的。
三月三,黃帝壽誕,大朝會終于來臨。
京師的所有官員都要參加,武官同樣也是如此。
朝會的地點選在奉天廣場,錦衣衛一早就在這拉起了警戒。
為了提升氣勢,朱雄英特地從大明右衛抽調了三千精銳,他們一早便在奉天廣場列隊。
等到所有人到齊后,朱元璋和朱雄英才緩緩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