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之所以能夠識破足利義滿的詭計,就是因為這些宋朝軍人后代的幫助。”
朱元璋點頭道:
“既然是這樣的話,那對這些后代們一定是要好生照顧。”
朱元璋當初起義時,也曾打過宋朝的名號。
說起來,和在清朝時的反清復明沒什么兩樣。
朱雄英點頭道:
“皇爺爺放心,皇叔自然不會虧待這些人的。”
“據孫兒所知,三叔已經脫去了這些人的奴隸身份,并且還讓他們在當地做了官員。”
朱元璋道:
“就得這樣,對咱漢人和東瀛人就得區分對待,這些東瀛狗賊早該死絕了。”
“到時候,你傳個信給這些人,就說咱允許他們返回大明,入大明戶籍。”
朱雄英回道:
“孫兒下去就著手去辦。”
東瀛的四位藩王即便是再囂張,也不敢違抗圣旨。
朱元璋在圣旨里講的很清楚,如果再不乖乖聽話手里的那點權力可就都沒了。
就算是朱元璋真剝奪他們藩地,他們也不敢有任何意見。
這便是朱元璋的威嚴。
要是朱雄英來辦此事,可就沒有這么容易了。
弄不好,幾位藩王臨陣倒戈也說不準。
在海外駐扎藩王,有利也有弊。
如果控制不好,很有可能會遭到反制。
不過,這些都得等老爺子死了才知道。
現在老爺子還坐鎮京師,大明現有的幾個藩王自然是不敢造次。
東瀛是一塊很有價值的寶地,里面的礦藏讓朱雄英垂涎欲滴。
只不過,光一個東瀛還不夠。
礦藏資源,在東南亞那邊其實也不少。
與此同時。
博元國沿海。
一老者坐在沙灘上,眼神里全是落寞。
他叫高升文,是這片土地上的總兵。
洪武八年時,朱元璋任命他在騰沖一帶駐軍。
因為其驍勇善戰,后被勝任為了騰沖衛總兵。
后面因為戰亂,高升文帶著幾千將士在海上迷了路,被海水沖到了婆羅洲。
一番漂泊之后,來到了博元國。
此時的博元國內憂外患,已在滅國邊緣。
剛上任的蘇丹請求高升文援助,幫助博元國脫離印尼的控制。
為了表示誠意,蘇丹把女兒嫁給了高升文,并且還賜予他“第二國王”的封號。
在高升文的幫助下,博元國避免了滅國的命運,高升文也再博元國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
他在南洋這雖說混的風生水起,但心里始終卻念著大明。
后隨著海貿的不斷發展,陸陸續續也有大明人出現在了博元國。
見到這些人的高升文,對大明的思念更加難捱。
“大哥,你這是又想家了?”
一老婦人走了過來,此人是高升文的妹妹高升麗。
高升文嘆氣道:
“唉,咱來這已經有幾十年了吧。”
“現在我的頭發已經沒有一根黑的了,不知道何時才能回到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