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定價,就讓黃觀來定,一定要根據多個方面計費,比如說火車的運行,損耗以及保養費用。”
“除此之外,還有多設幾列軍用專線,只供平時士兵調度所用。”
朱元璋點點頭。
火車的收費標準,其實和現在的驛站也差不了多少。
之前驛站這種虧本買賣,都能被大孫給盤活,火車這種香餑餑就更不用多說了。
二十億寶鈔,對現在的大明來說還真就不算什么。
朱雄英思索再三,最后還是選擇搞承包制。
也就是說,臨近的鐵軌由臨近的縣或是府負責。
他們可以出人力搞承包,到時候朱雄英會分給他們該段路的股份。
在之后的幾年里,都可以獲得火車的分紅。
這樣的手段并不稀罕,畢竟之前朱雄英一直都是這樣搞的。
“這樣做的話,火車的事肯定是瞞不住了。”
“百姓若是不知道火車是什么,肯定也不會心甘情愿的做這門生意。”
朱元璋說到。
朱雄英點頭道:
“皇爺爺說的對,火車確實是瞞不住了。
“不過咱也不怕其他國家知曉此事,即便是他們知曉了又如何,頂多是多忌憚我大明幾分。”
“想要效仿火車,根本不可能,光一個蒸汽機讓他們造幾十年都造不出來。”
朱元璋道:
“讓各地的官府去承擔部分費用,其實這也是個好辦法,至少能節省一部分開支,百姓也能從中拿到利潤,兩全其美之事。”
“大孫,這件事就按你說的去做吧。”
朱雄英回到坤寧宮后,第一時間命整個民報司的官員去乘坐了一下火車。
只有坐過火車,才能真切的寫出有關自己的感受。
科技司這段時間也沒閑著,一直在對火車進行改良。
坐完火車后的王石頭,興奮和激動的心情溢于表。
“殿下,這火車太厲害了!”
“行駛的速度這么快,這可頂得上好幾匹馬了!”
朱雄英道:
“這次叫你坐火車可不是白坐的,日后大明要在全國完成火車軌道的修建,這件事是要在民報上刊登的。”
“我先前其實并不想把火車的消息公之于眾,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有些事讓百姓知道還是更好些。”
“具體描述的細節一定要多,不要吝嗇版面,即便是出個特別刊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記得還要告訴百姓,火車建成之后百姓也能夠買票乘坐。”
“至于火車對大明的好處,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王石頭急忙回道:
“小的全都明白了。”
隨后朱雄英便詳細講述了有關火車的承包制度。
王石頭聽后大為震驚。
他不敢想,太孫殿下竟然把火車的紅利分了一部分給百姓。
這在歷朝歷代,都是很罕見的。
方才坐火車時他就在想,這火車最后肯定能為大明帶來很大的利潤。
若是太孫有意賺錢,這其中的收益絕對不可估量。
朱雄英笑道:
“這樣做的好處有很多,百姓拿了好處,朝廷也節省了一部分開支,簡直是兩全其美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