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鐵錘可千萬不能讓其他人偷學了去,千萬要好好保存這門技術。”
朱元璋補充道。
這鐵錘的用處可太大了,憑他完全可以讓士兵們的裝備來一個大升級。
朱雄英笑著回道:
“這點皇爺爺就放心吧,這鐵錘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畢竟蒸汽機的技術一般人可學不來。”
“如果沒有蒸汽機的話,這鐵錘只不過就是廢鐵,根本發揮不出作用。”
“凡是參與蒸汽鐵錘研制的人,都已經在科技司聚集,門外有五重護衛守護,根本沒有人能進得來。”
“蒸汽機的制造技術,孫兒也再嚴格把控,知道核心技術的人并不多,多數只不過是聽過些許皮毛罷了。”
即便是這樣,朱元璋還是有些不放心,繼續問道:
“如果有人把這東西拆開,是不是就能把這技術給偷走了?”
朱雄英搖頭道:
“皇爺爺,這事沒那么簡單。”
“蒸汽機生產過后,里面的很多關鍵部位都是焊死的狀態,若是強行拆開,只會讓蒸汽機成為一塊廢鐵。”
“蒸汽機這東西,若是損害,只有拿到科技司重新制作,外行人是根本不會懂怎么修的。”
蒸汽機的原理,在后世的人看來并不算什么。
但這是在大明。
因為教育落后的原因,多數人根本不知道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更不用說原理了。
關于技術的保護,朱雄英在研發蒸汽機時其實就想到了。
所有參與蒸汽機制作的科研人員,全部都記錄在案。
他們在科技司做什么,就連家里人都不知道,朱雄英也不允許他們告知。
科技司的守衛,也是經過嚴加篩選的。
當然,朱雄英對這些科研人員的待遇并不低,每個人的月薪都是千貫起。
“既然如此,那咱也就放心了。”
“這段時間叫科技司大量生產蒸汽機,還有,讓各地府城做好準備,給咱多鍛造些鋼。”
朱元璋吩咐道。
鋼材這東西,可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做出來的。
就像是蒸汽鐵船,到目前為止一直都在完善當中。
按照朱雄英的估算,如果要支撐起日后鐵軌和火車之類的東西,至少需要煉鋼工坊一年的產量。
“大孫,你之前和我說的那個叫什么什么火車的東西,是不是馬上就能研發出來了?”
朱元璋突然問道。
不得不說老爺子的記性是真好,這還是去年朱雄英和老爺子說的主意,沒想到現在他還記得。
“是的皇爺爺。”
朱雄英點頭道。
朱元璋笑道:
“起初你和咱說的時候,咱還不信,直到看見蒸汽鐵船后,咱才相信,你說的這火車也是真的。”
“大孫,咱是真沒想到,你懂的竟然這么多,如此多的新奇玩意你都能給咱弄出來。”
朱雄英回道:
“皇爺爺過獎了,其實孫兒早在前年就已經開始做軌道勘探了。”
朱元璋哈哈一笑:
“不錯,我這大孫還真有遠見。”
“咱已經迫不及待看見這火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