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杰兩眼放光,看來自己猜的沒錯。
楊文杰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回屋中抱出了幾本厚厚的書籍。
“回稟殿下,這些書籍是臣對天下文人的記錄,其中有才華之人不在少數。”
“臣這么多年搜查了如此多的人才,并且將他們全都按省份分類,希望臣這些書籍能幫得上殿下。”
楊文杰語氣淡然,但心中不免有些得意。
他一早便猜測太孫殿下會來找自己商議此事,所以一早便把這些文書給準備好了。
朱雄英拿著這些文書如獲至寶,心中難免閃過幾分感激。
楊文杰果然名不虛傳。
文書上,幾乎記錄了所有官員的才能,喜好,性格就連擅長方向都有一并概括。
朱雄英大致掃一眼,竟有千人之多。
這楊文杰,還真是厲害。
不愧如此受到老爺子的喜愛。
“這三冊文書,皇爺爺沒看過吧?”
朱雄英放下文書,緩緩說道。
楊文杰回道:
“啟稟殿下,此次文書臣并沒有完全修訂完畢,所以并沒有臣給皇上閱覽。”
這幾本冊子是楊文杰嘔心瀝血之作,若不是太孫殿下此冊子定不會輕易拿出。
楊文杰雖已年近六十,但仍然想為大明盡最后一份力。
有了這份冊子,皇上在選拔人才上會輕松很多。
“楊尚書,本宮目前已經快無人可用,府內十分缺乏人才。”
“希望楊尚書能為本宮推薦幾位,論人才,楊尚書可比我了解多了。”
朱雄英開門見山的說道。
他看出了楊文杰的誠意,自然也沒必要拐彎抹角,直接將自己的境況和需求說了出來。
“不知殿下需要哪方面的人才,臣好為帶你喜愛排憂解難。”
楊文杰雙手作揖說道。
朱雄英思索片刻后,緩緩答道:
“本宮想找之人,必須不畏強權,最好在斷案上有所建樹。”
“目前應天府內商業發達,各種離奇案件也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因此本宮想找之人,必須心懷坦蕩,不畏強權。”
“最好對大明律法極為熟悉。”
和楊文杰所想的不同,朱雄英此次來是為了目前應天府內的情況,并不是為了遼東之事。
楊文杰雖感意外,但還是快速思考起來。
過了半晌,楊文杰終于緩緩開口說道:
“臣還當真想當一人,完全符合太孫殿下的要求。”
朱雄英連忙催促道:
“快快說來。”
見太孫殿下如此焦急,楊文杰卻不緊不慢的反問道:
“殿下可知狄仁杰?”
朱雄英道:
“狄仁杰何人不知,何人不曉?”
“本宮自然是知道的。”
“難不成,楊尚書所之人和狄仁杰一般,擁有如此大才?”
楊文杰拱手回道:
“比狄仁杰不敢說,但在斷案之上,怕是大明無一人能比的上他,此人就是太原狄氏,狄仁杰之后,狄青天。”
“此人癡迷斷案,在律法上更是多有研究,或許是繼承了狄仁杰的才能,平日里經常幫百姓斷案,且每次都能推斷的大差不大差。”
“只不過此人專攻斷案,在仕途上卻毫無建樹,這么多年來,身上甚至連個官職都沒有。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