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心里清楚,批發價無論在哪都是有相當大的優勢的。
只要能把控好運輸的費用,虧本幾乎是不存在的。
這種行為可能會引起很多商人們的不理解,他們認為薄利多銷只適用在小面積上的兜售上,但朱雄英如此大規模的售賣已經完全超出了他們的認知范圍內。
這樣做的結果便是整個應天府的商鋪都不敢再隨意提價,應天府的碼頭處可有源源不斷的貨物往這運,但凡你敢提價一分錢,貨物都有可能賣不出去。
“太孫殿下現在看來是全才啊,軍事,商業,人事,甚至就連農業太孫殿下都略知一二。”
“怪不得陛下每日里都那么高興,現在國庫充盈,財政良好,百姓安居樂業。”
“這次元旦大宴你聽說了嗎,太孫殿下召來了全世界的名廚,還運來了全世界的山珍海味,到時候可有的見識了。”
聽到這,朱棣忍不住疑惑的問道:
“宮中不是向來崇尚儉樸,不允許搞鋪張浪費嗎?為何這次元旦之宴還弄得如此奢侈,難道皇上不會怪罪嗎?”
李景隆聞笑著應道:
“這里面的錢全都有太孫殿下一人所出。”
朱雄英近幾個月靠政策已經賺了不少錢,不管是最近哪個項目都足夠讓他賺的盆滿缽滿。
雖然誰都不知道太孫殿下手里到底有多少線,但只需看看碼頭處堆放的大量貨物心中便能有數。
能一下子從外地進如此多的貨物,手里的錢說是富可敵國應該完全不過分。
但朱雄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賺來得大多數錢不是用來調節物價就是用來完善宮內的各項政策,幾乎沒有為自己怎么花過,這點讓人佩服不已。
在如此多的財富面前還能保持初心,這種人古今中外都不多見。
李景隆說到此處,便提議道:
“表舅你為何不也從商試試?最近這礦業可是好生熱鬧,無數人趨之若鶩,聽說中間的利潤也是非常的高。”
“北平煤礦本就不少,表舅難道沒有這番心意嗎?”
朱棣聽到這番話,立馬搖頭說道:
“本王可是這大明藩王,去做商人之事豈不是掉了身份?”
“此差矣,你看太孫殿下所賺的錢不也有大部分都進了這國庫之中了嗎?”
“能充盈國庫,還能補貼家用,何樂而不為呢?”
“以往所有人都在靠買賣土地而賺錢,但最近幾年隨著土豆的推廣和普及,明年的糧食價格一定要跌,現在只有向太孫殿下那樣從商,才能夠賺到錢。”
朱棣聽后陷入到了沉默當中。
李景隆說的確實也有些道理。
現在朝中已經有很多官員都開始從商,并且都從中賺得了不少錢財,往后只怕這大明就不是重農抑商而是重商抑農了,商人的地位可能會逐漸提高。
至少現在朱棣見到商人也沒有那么心生厭煩了。
大明有明確的律法規定,官員以及官員的家人都是不能從商的,怕的就是官員上下勾結利用政策的漏洞撈錢,但現如今朱雄英把商人的交易過程全都擺在了明面上,比起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觀。
但像朱棣和李景隆這樣的人,是不受到這條律法所限制的,也是完全可以在這應天府內做生意的。
其實朱棣并不是沒有自家生意,但也只是一家兩家商鋪就連朱棣本人都沒有放在眼里。
若是以前朱棣肯定會立馬否決掉李景隆的想法,但在看到大孫確實靠從商取得了很多成就以后,朱棣的內心還是有些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