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最開始的名字是廷尉,直到北齊,更名成大理寺,而后各朝也一直沿用這個稱呼。
三法司中,刑部斷案,大理寺審核案件,督察院從旁監察。
大理寺就相當于后世的法院。
朱雄英想做的,正是在江大明律法完善的同時,將大理寺這一個國家專屬機構,開到大明境地的各郡縣內。
也就是地方上的二級法院。
如此做,更能保障地方百姓的各種權益。
力求律法下鄉,杜絕私人刑罰。
方廷尉見朱雄英直接喊出了他的姓氏,和曲侍郎的膽戰心驚不同,他面上很是欣喜,“回太孫,臣知曉。”
太孫能記得自己姓什么,豈不是說自己已經在太孫心中留下了印象?
那日后他做了什么事,太孫應當也能記住。
他現在就想著好好將此次太孫交代的事辦好,不說官升一級,至少也能保住自己現在的位置不變。
聽方廷尉這么說,朱雄英也沒繞彎子,直接了當地開口道:“本宮此番過來,是想讓大理寺辦到兩件事。”
方廷尉恭敬地拱了拱手,“太孫請說。”
此刻大家聚集在大理寺的門口,方廷尉多次欲又止想請太孫殿下進去交流,最后又咽了下去。
朱雄英道:“目前第一要事就是將全部的法律重新進行整理和完善,這一點以后主要由允炆統管。”
“這方面,方廷尉需要召集大理寺內所有懂得大明律法的人,共同完成新法典的撰寫。”
“第二要事,就是寺內各成員的情況。”
“大明治警司,方廷尉可知道?”
方廷尉沒有遲疑,馬上回道:“臣略有耳聞。”
朱雄英微微沉了臉,“怎么可以略有耳聞,方廷尉必須要找出時間過去看看。”
“本宮的計劃,就是希望大理寺可以開設到每個府城,甚至是縣城中,如大明治警司一樣。”
“本宮將新設立的部門叫做法院。開設地方內的二級法院,自然少不了懂得法律的學子。所以方廷尉,你這邊可是要調走不少人。”
方廷尉聽完太孫殿下的話,臉色由驚變喜。
從另一個方面看,在地方和治警司一樣開設法院,等同于大理寺在朝中的地位,會得到更多的看重和支持。
同時應天大理寺總部空余出很多位置來,大理寺會對大明各地產生巨大的影響。
重要的是,地位沒發生改變,權利反而更大了。
在場的所有官員聽著大孫殿下對未來大理寺結構的調整與規劃,紛紛意動。
說到怎么給人畫大餅,朱雄英那可是大明第一人。
聽聞那誘惑十足的話語,所有大理寺官員的眼神都變得熱烈起來,似乎可以將未來的憧憬灼出一個窟窿,也許,不久的將來,大理寺可以直逼刑部,在更大層面上來講,甚至要遠遠超過刑部的權利。
大理寺的下屬機構法院要開設到所有府城和縣城,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只對皇上負責。
“其中,最關鍵的是律法條例,一定要具體,事無巨細,只有這樣,案件發生時或者有人違反大明律法時,才能依法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