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治大國如烹小鮮,要是把文武百官看成廚師,那么治國之道,便就是烹飪的過程了。”
“曲侍郎在成為廚師之前,甚至根本就沒接觸過廚具,更別提如何掌握火候了,若是在這時,身為主事,工部有需要處理的情況,需要曲侍郎有所決斷。”
“那時的曲侍郎是如何做的?或者說無法判斷,只能借鑒屬下的意見?”
“要是這樣,如果這件事決斷的不對,責任在誰?”
“要是由曲侍郎來承擔,心里怕是并不情愿,因為曲侍郎畢竟什么都不就明白,只是被強架著罷了,這問題根本出在屬下身上。”
“曲侍郎,本宮說的對嗎?”
朱雄英臉色陰沉的看著曲侍郎說道。
這一番話聽下來,曲侍郎早已汗流浹背,朱雄英所說的問題,從未有人問過他,他自然也根本沒想過。
但他總還是有些不服氣的,這朝廷里的文武百官,幾乎都是這樣過來的,為何就獨獨找他的麻煩呢?
朱雄英似乎察覺到了曲侍郎心里的那些疑惑,并未急著讓他給出個答案,繼續說道:“這樣的事,在如今的朝廷里,可謂屢見不鮮。”
“幾乎所有的官員,都是習以為常,甚至不以為意了。”
“但仔細想來,叫一個此前什么也不會,絲毫經驗也沒有的人,去負責這些工作,當真是正確的嗎?”
“本宮真的很好奇,在如今的朝廷里,有幾個官員可以完完全全明白自己所擔職責,并且,當官職有所調動之后,以前當官的經驗,學識,對新職位來說,又有幾分用處?是否都要重頭來過?”
“悟性好的,也許很快就可以學會,甚至用不到幾個月,但這樣的天才又能有幾人,如此來說,在未掌握之時,是否算得上白食俸祿?”
“曲侍郎,你覺得本宮說的可有道理,抑或是你還有其他的見解,都可以說說看。”
朱雄英說這話時語氣和緩,甚至有些期待。
而對于朱雄英的問題,曲侍郎只感覺整個脊背都在發涼,囁嚅了半天,才下定了決心般的開口道:“殿下所說不錯。”
曲侍郎心里其實很想反駁一二,但在心里仔細思量才發覺,朱雄英對此似乎很是了解,話說的已經很直白了,并不是好糊弄的。
這般情況,除了附和,別無他法。
朱雄英深深看了一眼曲侍郎,隨后看向文武百官。
在殿內掃視一圈后,開口道:“要是哪位大臣對剛剛本宮所說的,有什么不一樣的想法,盡管提出來,大家共同商議。”
太孫殿下話雖說的十分有禮,但在場的大臣哪個不是人精,自然聽得出語氣中的不容置疑。
就連趙西臨,以及幾位尚書,心中反復琢磨之后也發現了,太孫殿下說的這些,其實直接指出了官宦制度最大的弊病。
這實在令人無可辯駁,畢竟這確實一直以來就是官場難以解決的疑難雜癥。
當然,他們可以轉移矛盾,從太孫殿下的處理方式上入手,但如此一來,意圖也太過明顯了。
此時的太孫殿下,盡管說的是友好交流,但并未想過給他們機會,還有一直未發話的皇上。
這爺孫兩個,哪個也不好對付啊,曲侍郎敢第一個站出來,已經算得上勇氣可嘉了。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