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事實上,在用兵上朱雄英的確有些見解,但文學上就差得遠了。
他只是站在后世巨人的肩膀上,有著超出這些時代之人的見解而已。
專業性極強的詩詞歌賦,吟詩作對,朱雄英幾乎一竅不通,那些文文章,朱雄英要讀懂也要花一些功夫。
朱允炆卻不一樣,他可是從小就得大儒指導,哪怕在現代,也能躋身文學大師之流。
制定新的大明律法一事,他應該能幫上不小的忙。
而且,人只要忙起來,就沒心思去想一些亂七八糟的事。
呂家以及呂氏的事,注定了朱允炆和朱雄英相處時會很尷尬。
但這幾次接觸,朱雄英發現朱允炆其實還只是個孩子,他之前做的那些都是呂氏讓他這么做的。
現在呂氏被軟禁,朱允炆也終于展現出了自己的性子,并不讓人討厭。
既然如此,朱雄英也不必和一個孩子計較這些,在血脈上,他們可是親兄弟。
允熥幫他編纂《天工開物》,正好讓朱允炆也忙起來。
“皇兄是說,要我參與修訂大明律法?”朱允炆十分驚訝的開口道。
他語氣里滿是不可置信,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大明律法的意義誰人不知,它是皇室治理天下的依據,凡大明子民,皆不能違背。
如今,皇兄居然愿意讓自己參與修訂。
這不僅讓朱允炆大吃一驚,同時也不禁興奮起來。
皇兄心里還是有自己的。
“允炆難道不愿意幫皇兄這個忙嗎?”朱雄英看著朱允炆問道。
聽了這話,朱允炆趕緊開口道:“當然不是!皇兄信任允炆,允炆很高興,一定不辜負皇兄的期望!”
罷,立即行了一禮:“多謝皇兄。”
朱雄英笑著回道:“咱們兄弟何必客氣,你是我親弟弟,這樣的事,當然是交給自家人更為妥當,你也知道皇兄,每日要處理的事情很多,能得允炆幫忙,皇兄也能輕松些。”
“但你一定要記住,律法修改事關重大,你在修改制定之時,必要十二分的謹慎,千萬不能有一絲大意,律法不僅是國家的規章,它關乎著百姓民生,必要珍而重之。”
朱允炆聞,面露堅定道:“皇兄盡管放心,允炆一定竭盡全力,絕對辦好此事。”
朱雄英欣慰道:“很好,那明日下朝后,我們兄弟二人就一同去大理寺,將相關的章程定下來。”
朱允炆重重點頭道:“都聽皇兄的。”
朱元璋雖未開口,但臉上堆滿了欣慰的神色,他最喜歡看見的,就是如此兄弟和睦的場面了。
因為這件事,心里對朱雄英也更加滿意。
畢竟是呂家對不起大孫,大孫還能對允炆毫無芥蒂,實在是有大家氣度。
“允炆啊,你皇兄難得開口讓你幫忙,你可一定要把事情辦的漂漂亮亮的。”
“不過,也別給自己太大壓力,要是有不明白的,盡管開口問,你們是兄弟,不用在乎一些虛禮。”
朱元璋頗為開心的點撥道。
見朱元璋也這樣說,朱允炆心里踏實不少,開口道:“允炆明白。”
正在朱允炆還在感慨,皇爺爺和皇兄竟如此信任他的時候,朱元璋又開口道:“好了,你先退下吧,咱還有事要和你皇兄仔細商議一番。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