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嫣殺夫一案,在后世時應當會有所減刑,或許是無期或許是二十年有期徒刑。
但現在是大明,禮教森嚴,這一案又是妻殺夫,在某些衛道士眼里,柳嫣才是罪大惡極的那個人,理應處死。
朱雄英糾結的點在于,柳嫣罪不至死,可偏偏現在的明律并沒有坐牢的刑罰。
以柳嫣的情況,只能存在三個結果,要么被處死,要么流放,要么無罪釋放。
朱元璋同樣糾結于這一點,甚至說,負責一案的人也糾結于此。
因為這一案定下哪個結果,都會引起軒然大波。
法理之外,還有人情。
可在古代,法理人情之上,更有巍巍皇權。
皇帝金口玉,自然是容不得他人置喙。
因此,此案最適合由朱元璋來決斷。
朱元璋沉吟許久,最終判定柳嫣流放兩千里,但此刑可在柳嫣之子成年后再施行。
此令一出,眾人紛紛高呼,“皇上圣明!”
朱雄英也沒想到朱元璋會如此判決,但不得不說,這個判決兼顧了法理和人情,更適合于柳嫣,也符合大明的世情。
甚至于,在爭論柳嫣有罪還是無罪的人看來,這個判決都更容易被接受。
朱雄英也跟著高喊,“皇上圣明!”
感受到自家大孫敬佩崇拜的目光,朱元璋滿意一笑,大孫再怎么聰明,也還是會有不擅長的一面嘛。
朝會結束后,朱元璋把朱雄英叫到了御書房,“大孫,你可知咱最后為何如此判決柳嫣?”
朱雄英搖搖頭,他是真的想不到朱元璋為何會這樣做。
在他看來,老朱完全是秉持著嚴酷執法的態度。
朱元璋嘆了口氣,“大孫,柳嫣是個至情至性的女子,她對馬宏用情至深,為此不惜殺夫報仇,但她也沒忘了自家兒子,擔心他知道生父生母的事,就讓他認了丫鬟做養母,這樣,別人也不會知道他父母發生了什么事。”
“柳嫣有情有義,身為女子,更不乏堅毅之心,這樣的人,咱不忍殺她。”
朱元璋頓了一下,接著道:“咱在想,律法修出來后,是為了約束人們謹慎行,為了讓官府更好管理百姓,但其實也是為了保護百姓。”
“所以,咱下了這個判決。”
朱雄英沒想到朱元璋這位封建社會的帝王,竟然隱約有了“以人為本”這四字方針的影子。
“皇爺爺,您做的對!”
朱雄英忍不住夸了一句,這樣的老朱真是讓他刮目相看。
朱元璋拍拍朱雄英的腦袋,“大孫,咱知道你有大才,但總有你接觸不到的方面,所以,萬不可志得意滿,知道嗎?”
朱雄英乖乖點頭,“皇爺爺的教誨,孫兒會記著的。”
看著朱雄英的表現,朱元璋難得起了說教的興致,“咱從來沒避諱過自己的出身,就是個農民,給地主爺放過牛,當過乞丐,做過和尚。”
“從最底層一步步走到今天,當了皇帝,咱知道這過程有多難,一將功成萬骨枯,咱能走到現在,腳下踩的全都是尸骨。”
“當年這片地界上,群雄爭霸,可只有咱勝到了最后,你知道為何嗎?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