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之后,朱元璋額上滲出些許汗珠來,他恍然意識到,不過就這么點臺階,他居然就累到了。
但這會兒,他心中涌起的不再是頹敗和遺憾,而是滿心的釋然。
他確實是老了。
老了,那就給年輕人騰位置。
朱元璋早前心里下定的想法再度堅定了起來。
他低低喊了一句,“標兒。”
“父皇?”
“傳旨,皇太子朱標代咱建國,所有政事奏章交由東宮批閱,皇太孫朱雄英在旁輔佐。”
話落,朱元璋長長舒了口氣。
這一仗打的,讓他看到了朱標的魄力與改變,雖然這個傻兒子連大孫還活著的事情都忘了傳回來。
但總體來說,老朱還是很滿意的。
總算不像先前那般是個只會之乎者也,一心只有圣賢的書生了。
自家好大孫更是通過這一戰收獲了軍中無與倫比的威望。
好啊好啊!
兒子和孫子都有出息,不愧是他們老朱家的種!
朱元璋骨子里是一個十分重視親情的人,可身為皇帝,這個身份不允許他把太多的關愛撒出去。
當老人的,怎么會不想在家里安度晚年含飴弄孫呢?
只是先前,朱元璋實在不放心就這樣把大明交到朱標手中。
不過現在,到時候了。
朱元璋這會兒終于能松快松快,卸卸擔子了。
宗廟前十分安靜,因此朱元璋這番話清晰無比地傳進了所有大臣的耳中。
因此,在場眾人臉上皆是露出了欣喜之色。
淮西武將這回終于可以把心放進肚子里了,再不用擔心朱元璋一個心情不好就拿他們開刀。
文官這邊,比武將們更加欣喜和激動。
畢竟大家都知道,朱標可是一個十分向往先賢的太子。
若他執政,必定會施行文治。
歷朝各代中,太子的地位是高,但哪一個不是當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像朱元璋這般未纏綿病榻卻讓太子監國的,在別的太子看來,那肯定是對自己不滿了,不跪地謝罪就不錯了。
可朱標不是別的太子。
朝堂之中,可以說,幾乎都是太子黨,很多官員都是朱標提拔上來的。
況且,以朱元璋的性子,能說出這樣的話來,肯定是真心實意地要放權給朱標。
今年已是洪武十六年,劉伯溫已年過七十,李善長、徐達、湯和這些人也都上了年紀。
這幫兄弟們都老了。
朱元璋也覺得自己老了。
他滿臉威嚴地看著大明的下一任皇帝,在他的注視之下,同樣也在眾臣的灼灼目光中。
朱標一臉肅容,鄭重其事地對著朱元璋跪下,“兒臣,遵旨!”
話音落地的一瞬間,朱棣四兄弟率先跪下,齊聲高喊道:“恭賀太子監國!”
隨后大臣們也是跪倒一地,高呼道:“恭賀太子監國!”
朱標站起身,一舉一動間已然有了天子之風。
朱元璋暗暗給他使了個眼色,朱標一開始有些茫然沒反應過來,旋即看著跪倒的人群,領會到了自家父皇的意思,朗聲道:“眾卿平身!”
這一幕算得上是君臣盡歡。
北伐勝利,大明顯然已經走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而且,經此一役,竟使得文武和諧,太子朱標又得監國之權,可以想見,來日大明是何等蒸蒸日上之氣象!
整個應天的百姓們臉上都帶著歡欣和雀躍,從他們驕傲的神情中就能看出,他們對于自己是大明的子民,是非常滿足和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