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有些愣住,旋即點點頭:“正是,大孫你有話就說,別藏著掖著,皇爺爺還能怪你嗎?”
朱雄英正了正面色,語氣鄭重地開口道:“皇爺爺,孫兒覺得,爹做錯了。”
“這天下誰都可以誤解皇爺爺,但爹不行。”
“因為是皇爺爺一手將爹養育成才的,天下人看不到皇爺爺的苦心,難道爹也看不見嗎?”
“骨肉親情,父子連心,爹錯就錯在,他從未站在您的角度設身處地去想。”
“明明,爹才是最應該站在皇爺爺這一邊的人。”
“孫兒知道,那些士族文官一直抓著皇爺爺興大獄用重典這一點不放。他們覺得您對這些官員太苛刻了,可沒有一個人敢明,從古至今,只有您才是真正地與那些底層百姓站在同一戰線的皇帝。”
“大明律令,貪污五十兩就要被砍頭,金額巨大的更是會被處以極刑,世人都道刑罰太過,但那些高高在上的士族可知道五十兩銀子能夠六口之家安安穩穩過上三年好日子!”
“五十兩啊,能買到多少糧食!他們做慣了貴人,怕是早就忘了吧!”
朱元璋直接被朱雄英這番話給震住了,尤其是在聽見那句“從古至今,只有您才是真正地與那些底層百姓站在同一戰線的皇帝”后,眼角都因激動泛起了淚花。
在此之前,從未有人說過這樣的話,朱雄英這一字一句都說到了朱元璋的心坎上。
知音啊!
朱元璋多年來一直如此行事從不更改,但看到那些不理解的眼神,他也會覺得疲憊。
沒想到最懂他的人,竟然是一個八歲的孩子!
老朱家早先是佃農,一家子都死絕了,他快活不下去才一步步走上了起兵造反之路。
他平生最恨的便是貪官污吏,也深深地明白百姓們想過上什么日子。
遙想往日種種,恍如隔世。
朱元璋臉上露出一抹苦笑。
“大明立國十五年,咱一直想讓那些百姓過上好日子,可咱做的事,也還有許多百姓不理解,甚至覺得咱是個暴君……”
他們敢說敢罵敢發泄不滿,難道不就是仗著朱元璋心胸寬廣不會在乎這些小事嗎?
可能那些百姓自己都沒有發現,他們心里面對朱元璋并未有太多敬畏感,一直把他當成鄰家爺爺一般看待的。
主要是老朱太親民了。
這讓朱元璋真是長嘴也說不清辨不明。
“皇爺爺,您別擔心,孫兒不用幾天,就把那群人全都給收拾了。”
輿論戰嘛,小意思!
還有誰比他這個后世之人還更懂輿論嗎?
朱元璋愣住了,正想說什么,朱雄英已經告退離開了。
看著那道小小的背影,盡管朱元璋不知道朱雄英該怎么在這么短的時間里破解傳。
但依舊在心里暗暗下了決心。
他連自家大孫都保護不了,這皇帝干脆退位讓賢吧!
……
朱雄英離開奉天殿后,直接出宮去了涼國公府。
藍玉見到上門來神采奕奕的朱雄英后,不由得震驚了下。
劉伯溫真乃神人也!
起卦效果這么立竿見影的嗎?
太孫這狀態比前些天不知好了多少,難不成真是太子于太孫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