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沉思片刻后問道。
展廷芳頓了頓,說道:
“回稟皇上,臣之前也這么想過。”
“但是很快便打消了這個念頭,此方法只可在應天府這種百姓手中有余錢的地方使用。”
“應天府之中大戶居多,大量的貨物也都是被他們買走了,所以在應天府賣貨根本不愁。”
“但其他地方可沒有這么強的購買力,只怕到時候會造成貨物的堆積,若是貨物賣不出去,虧損動輒也是幾千萬貫寶鈔。”
“但皇上可以命官員收購商品,到江浙一帶去售賣,那邊的百姓還算富足。”
朱元璋聽后搖了搖頭說道:
“只怕咱旨令一下,大批官員便會借此機會大肆貪污中間的貨款,只怕這低廉的貨物都到不了百姓手里就被這些官員給倒賣完了。”
“這種事,最好還是交給商會來做。”
朱元璋對官員的不信任是一直就有的,況且大孫也說過官商不可同行。
殿內的幾人對朱雄英最近頒布的幾項政策進行了全方位的討論。
兵部方面,主要就是軍政分離政策和衛所制度的革新。
刑部這邊主要就是大明律法的修訂。
而工部這邊可就多了。
什么水泥,火藥,印刷,造紙等一系列的創新和發展全都是由工部負責。
光是陳述工作內容,工部尚書就說了半晌。
反倒是吏部這邊就比較清閑了,幾乎沒有什么需要匯報的。
朱元璋聽完諸位尚書陳述之后,驚訝的發現僅半年時間大孫便對整個宮內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每個部門幾乎都有涉獵。
并且每項任務進行的都非常順利,全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直到傍晚,對太孫殿下的討論才落下帷幕。
“不知諸位尚書對大明未來有什么想法?”
“從大孫的種種舉措里我能看出來大孫的抱負,不知你們幾人的抱負又是什么?”
“咱們幾人做好都好好想想,以后的路也不能總靠大孫。”
朱元璋開口說道。
站在他面前的幾個官員,全都是大明舉足輕重的重臣。
若是以后全靠大孫指揮,那要他們幾個尚書又有何用?
現在是大孫年輕還能管的過來,若是大孫老了呢?
難道大明就亂套了?
最重要的是,大孫過不了幾天就要外出巡訪了。
若是大孫走后,宮內的所有事就全亂套了,那自己這個做皇帝的臉面往哪放?
各部尚書聽完之后,全都思索起來。
其中最輕松的未免就是禮部了,對于禮儀章程這方面太孫殿下幾乎從未插手過,所以他自然也不需要搞什么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