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頭聽到這句話后心中才有了底,對朱雄英行禮過后便匆匆離去。
現在藍家莊的一堆事都有他忙的,光是報紙一項便幾乎戰去了他一整天的時間。
王石頭走后,朱雄英也不得安寧,對著殿外連連嘆氣。
近日老爺子對自己的婚事逼的越來越緊了。
光是最近一周老爺子就提了不下三次,不斷的暗示朱雄英該成家了。
朱雄英這個年齡放到古代確實早就應該成家了,但奈何朱雄英還是跨不過自己的那道坎,只能是一拖再拖,最近幾日他甚至都有些不敢去見老爺子,生怕他提起婚事。
自己上一世沒體會到的催婚,竟在這體會到了。
……
肉,在大明可是非常珍貴的東西。
普通老百姓可能一年到頭就只能吃上一口肉,更有甚者一年都吃不上一口。
這里的一口可是真真切切的一口,就是一口咬下去便吃不到第二口的程度。
大多數家庭都不是只有一個小孩,三四個的都很常見,遮肉分到自己口中可能最多也就一口。
一般百姓的吃的肉類總共有六種,分別是:牛,羊,雞,狗,豬。
一般是不會有百姓去吃牛肉的,百姓之間的牛類大多為耕牛,這是官府嚴令宰殺的,就算官府不嚴令禁止宰殺,也不會有人傻到把自家耕地的牛給宰了吃了。
馬更是不用多說,凡是打仗就沒有用不上馬的。
就算是駑馬,在古代也是彌足珍貴。
羊雖然能吃,但在大明并沒有大規模養殖,一般只有在草原之上生活的人才會大規模的養殖羊。
這樣算下來,能吃的也就三類:豬,雞,狗。
雞,母雞打鳴,公雞下蛋,在家家戶戶用處極大,尋常人一般都不會舍得殺雞,往往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可能會殺一只做年夜飯。
狗在家家戶戶的作用也非常大,在古代幾乎人人家都有一條狗,光是看家護院這一條便不是其他牲畜能比的上的。
說到底,百姓最有可能吃到的肉還是豬肉。
因為豬除了被吃以外幾乎沒有什么太大作用,況且大明現在百姓養豬規模也不小,年底也是殺豬的頗多。
朱雄英思考油墨之時便把注意力轉移到了白豬身上,他現在最大的想法就是能讓百姓家家戶戶都吃上一口肉。
就單輪好吃程度來說,白豬其實是不如黑豬的,這也是為什么大明目前養黑豬比較多的原因。
但黑豬的發育周期實在是太長,養殖需要一年才能出欄,也就是說百姓要從年初一直養到年末,這其中的飼養費用肯定不低。
而且朱雄英了解到白豬的產崽品種是要比黑豬更多,這也意味著很容易培養出更肥壯的品種。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便是,若是白豬的養殖規模能進一步擴大,報紙的成本也會相應的降低,這簡直是一舉兩得。
說不定,朱雄英還真能提升白豬的出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