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之前之所以能在東瀛待那么久,主要還是因為那時的東瀛還沒有完全平定。”
“現在的東瀛已定,我們幾人估計是不可能再留下了。”
朱棣有些不悅。
朱樉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朱雄英說怎么辦就怎么辦。
但朱棣可不愿意這樣。
不過他也清楚,藩國大概率是留不住了,即便是強行留住,也沒有任何意義。
東瀛的礦藏數很多,這點大侄子是知道的。
現在東瀛已經歸順朝廷,這些礦藏再也沒有別的理由交由四位藩王管理了。
即便是有,朱雄英也不可能放手,畢竟這其中的利潤可不小。
要是其他三位藩王和自己意見一致,或許還能反抗。
但現在看來,其他三位藩王基本上已經躺平了。
他們的野心和朱棣完全不匹配。
“既然決定要搬家,那也得找個好地方去,總不能去個窮兇僻壤。”
朱棣沉聲道。
朱惘道:
“依我看來,咱們大概率就是要去天竺了。”
“也別想著當藩王了,就當遠征將軍其實也挺好的,至少能為大明開疆擴土。”
“就算是把藩國建立到天竺,到時候等天竺歸順了,還不是得搬家。”
“光是想想就覺得累,我反正是再不想折騰了。”
經歷了這么多事,朱雄英的想法已經可以說是很明顯了。
他根本沒想著讓幾人安穩當閑散王爺,而是想讓他們繼續為大明開疆擴土。
朱棣嘆氣道:
“罷了,罷了,就這樣吧。”
“大將軍就大將軍,打了半輩子仗,也不想再整什么藩國了。”
朱樉贊同道:
“咱們也別想太多,世子這塊朝廷肯定都會安排,日后大明的疆域只會越來越大,到時候藩國多的是。”
“我們現在立下的功勞越多,太孫對我們的世子也就更好。”
三王此時的心態都已經放平,畢竟這幾年他們在東瀛賺的已經夠多了。
朱惘突然提道:
“我聽說雄英最近又有大動作,他好像要弄什么海上驛站,然后讓大明的軍隊直接抵達東勝神州。”
“五年前咱們朝廷不是派出了十萬遠征軍嗎,這支遠征軍還是梁國公的兒子藍安做的統領。”
“只不過過去這么久了,這支遠征軍一點動靜都沒有。”
“你們說,咱們要不要也去這東勝神州算了,說不定這地方還真實存在呢。”
“到時候藩國也選在那些地方,也不用再擔心搬家了。”
朱樉擺手道:
“你說的什么屁話,這地方還不知道存不存在呢。”
“你想想,十萬人走了五年都沒有走一個來回,這說明這地界離我們大明不是一般的遠。”
“把藩國設這么遠,我可不愿意,想回一趟大明還得走個三五年。”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朱棣陷入了深思。
如果真有這地方,去當個藩王確實不錯。
到時候,也不用再聽朝廷調遣,離那么遠不管是誰都管不到。
在三王回京的路上,朝廷已經開始對東勝神州的海上航線進行打造。
首先就是要建立海上驛站。
按照朱雄英的計劃,在這條航線不止要建立一個海上驛站。
此次朝廷出動的兵力很多,光是鐵甲船都是六十艘。
等到驛站的位置敲定之后,剩下的便是運送石炭。
在規劃上,這是一條直接抵達白令海峽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