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翰林院在朝中的地位很高,即便是各部尚書見了也得客氣幾分。
但現在可就不一樣了。
他們手里所有的權力和職責基本上都被朱雄英給劃分到了吏部,也就是說朝廷基本上用不著翰林院了。
之前翰林院的學生全都是官場上的香餑餑,想入朝為官簡直不要太簡單。
“諸位讀了這么多年書,難道就只是為了入仕嗎?”
“如若不做官,難道你們身上的學問就都浪費了么?”
人群外突然有一道熟悉的聲音傳來。
“劉老。”
“老師,你怎么來了?”
眾人看見劉三吾,紛紛作揖行禮。
劉三吾并沒有理會眾人,只是朝上座走去。
待坐穩之后,劉三吾才緩緩開口說道:
“你看看你們現在,哪有一點翰林院的樣子!”
“是榮華富貴的日子呆久了,忘記自己當初讀書的初心了嗎?”
“左一個當官,又一個仕途的,聽得真叫人心寒。”
“我問你們,還知道翰林院是用來干什么的嗎?”
“翰林院是為大明做學問的地方,朝廷有什么安排我們做便是,為國效力的機會多的是,難道非要到官場上才算是為國效力嗎?”
劉三吾的一頓呵斥,使眾人都慚愧的低下了頭。
“洪武三十一年,出了三十萬秀才。”
“這事你們可是知道?”
底下的眾人默默點了點頭。
科舉由他們負責,三十萬秀才的事他們當然知道。
只不過,他們誰都沒把這當回事。
畢竟這秀才當中的水分可太大了。
不僅不考八股文,甚至還新加了許多算術題,在他們眼里這些秀才完全沒有什么含金量。
只有八股文,那才是讀書人所要追求的,而不是這些沒用的東西。
最關鍵的是,去年太孫殿下便把有關秀才的所有特權都給廢掉了,秀才不秀才的又有什么所謂呢?
劉三吾頓了頓,繼續說道:
“這些秀才,日后大部分都是要被安排到衙門的。”
“只不過這批秀才的水平還達不到當官的標準,但當個普普通通的吏員還是沒問題的。”
“為了提高這一批人學識,讓他們能盡早為國效力,太孫殿下提出了想要創辦大學。”
“所謂大學,便是如同學府之類的東西,不過只對秀才以上的人進行招募。”
“大學為期三年,并且分專業和方向。”
專業?
方向?
眾人聽得暈頭轉向,想到死也不知道什么是專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