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才剛走到茶館內,茶館就平白無故的多了幾十位客人,其中多半都是由錦衣衛假扮的。
店小二可不知道這些,還以為是突然來生意了,樂呵呵的給諸位客人倒茶。
“咱這身體不行了,才剛走了半個時辰就累了。”
朱元璋忍不住感嘆道。
二人走到二樓,行至雅間坐下。
朱元璋叫來了好多個菜,但其中大多都是家常菜,甚至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素菜。
吃慣了宮中的山珍海味,偶爾換換口味還不錯。
“總感覺在這吃的飯要比宮中香上許多,還是我大孫找的地方好。”
朱雄英吃完最后一口饅頭,笑著說道:
“皇爺爺喜歡的話,我可以讓這些廚子到宮中做事,到時候皇爺爺便能天天吃到這樣的飯菜了。”
朱元璋連連搖頭拒絕,隨后摸著肚皮說道:
“若是這廚師進了宮可能還沒那種感覺了,有些飯非要在特定的地點吃才能有特定的味道。”
兩人相視哈哈一笑,便準備開始談今天的正事。
“大孫,今日老四媳婦還進宮專門來給咱和你奶奶請安了。”
朱雄英聽后心中一顫,他知道皇爺爺的意思,接下來要談的絕對就是遼東一事了。
朱元璋也不墨跡,繼續開口說道:
“遼東奴兒干地區的鎮守任務,最合適的人選便是老四。”
“老四在北平生活已久,且天天都與外族人打交道,這幾年征戰頻繁但幾乎沒怎么吃過敗仗,由他來當這個統帥咱看最為合適。”
“不知道大孫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關于這遼東奴兒干之事,朱元璋肯定是更愿意讓皇室親系去做此事的,有血緣這層關系在這肯定比某個大將更值得信任。
但朱元璋也能察覺出朱棣最近和大孫的關系有些微妙,所以這件事還是要先聽聽大孫的意見才好。
對于朱棣,朱雄英很清楚他的能力,而且他從來沒有忌憚過朱棣,有他在,靖難之役不可能發生。
這鎮守遼東之事,不用多說肯定是朱棣最為合適。
雖然說大明還有很多將才,但選來選去還是朱棣最為合適。
遼東地區地屬偏遠,大明在此地的政權不強,若是派遣一個異性將軍,不敢保證他沒有反心。
如此多的軍隊綁定在他一個人身上,萬一有一點不臣之心都有可能會惹出禍端來,此次大明準備派遣去的軍隊可是足足幾十萬,有這樣一大批軍隊說難聽點改朝換代也是有可能的。
但朱棣便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首先,他現在限制于自身藩王的這個身份。
藩王的身邊人幾乎都是皇室調遣,并不屬于他自身的權力,也就是說他手中其實是沒有多大實權的。
這也就是為什么歷朝歷代之中藩王很少有造反成功的。
很少有人會答應和藩王一起作亂,這其中的風險實在是太大。
但上一世朱棣其實算的上是個例外,主要原因便是因為朱允炆做事太急,沒有章法,且時機選的也極其不對。
朱允炆上位時,兵權幾乎都分布在各個藩王之中,當朱棣和朱允炆對峙時很多藩王其實都是支持朱棣的,因為他們也不想失去自己手中的兵權,就算朱棣不成功,到時候至少也能讓自己后面的待遇稍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