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知道了有一群人正想彈劾他的事情后,朱雄英表情也不為所動,依舊慢悠悠地喝著茶。
朱元璋倒是氣得拍了下桌子,“這個趙西臨!怎么又是他?!”
“都快六十歲的人了,還在這攪弄風浪。”
“若不是看他在文人士子里有些聲望,咱早就讓他滾回老家了!”
趙西臨是前朝的進士,大明建國后,為了顯示自己對前元朝廷的人也是一視同仁,便點他進了翰林院。
不得不說,趙西臨此人在文學方面確實能當得上“大家”二字。
但他是朱元璋十分厭惡的那種只認死理的腐儒之流,因此并不看重他,許多年也沒想重用他,只讓他待在翰林院安心修書。
可朱元璋沒想到,他以為自己的態度已經表達得很明確了,這趙西臨好像看不懂他什么意思一般。
但凡朝廷上有什么看不順眼的事,他就要上書彈劾。
一天天的,身在翰林院,干的卻全都是督察院御史的活!
朱元璋看趙西臨恨不順眼,但這人歲數也挺大了,更何況他自身聲望還挺高,而且,做的那些事也都沒觸及他的底線,朱元璋也就忍了。
可這次的事,朱元璋忍不了了。
朱雄英出安撫道:“皇爺爺莫氣,當心氣壞了身子。”
“說起來,他們彈劾的點倒是找的挺準,而且也不是憑空捏造。”
“只是,孫兒花的全都是藍家莊賺的銀子,他們不知道罷了。”
朱元璋問道:“大孫打算怎么做?若是他們不依不饒,咱也不介意再見見血。”
說實話,殺了趙西臨,必然會在朝野民間都引起一陣動蕩。
趙西臨在文人學子間的影響力不小,他若是死了,口誅筆伐絕對少不了。
文人手下的筆就跟武將的刀一樣,能殺人啊。
但朱元璋可不怕這些。
身為開國皇帝,什么規矩都是他定的,他怕過什么?!
如果他真的怕了,也就不會有洪武四大案了。
而且,他已經老了。
沒人知道惹怒一位年老的鐵血帝王會發生什么,誰也不敢去碰這個禁忌。
可朱雄英不一樣。
哪怕他在民間的聲望如日中天,可這種聲名猶如空中樓閣,說不定哪一日就崩塌了。
百姓、大臣們都從未見他鐵血殺伐的手段,都以為他是一個比朱標還“仁”的太孫。
沒有人會怕他。
所以,這么多人都想著來挑釁他。
朱雄英笑道:“盡管讓他們彈劾就是,孫兒倒是想和他們辯論一番,分辨個對錯。”
“這些人上躥下跳的,不過就是擔心,日后文武地位翻轉,武將壓在他們的頭上。”
“可他們渾然忘了,我大明可是以武立國,那些文官肩不能抬手不能提,憑什么非要壓武將一頭?!”
“大明,早就不是先前的大明,與士大夫共天下,已經是過去式了。”
“可惜,他們意識不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