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公主有意登帝的傳這么快就成了真實的消息,哪怕是丞相,也有些不知該如何應對。
不過夜慕琛這次學聰明了,他不再把這些傳散播出去。當謠成了習慣,坊間臣民也許下意識地會去判斷護國公主是否有資格繼任帝位,就算大多人都覺得公主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可擋不住有心人從中帶節奏。
時日一久,當人們心里慢慢接受了這種可能,就算還不能接受,也不會反對得太激烈,因為前期心理準備已經做足,當事情真的發生的時候,他們也許就不會再詫異,不會那么強烈地認為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這樣的結果對夜紅綾來說反而有利。
所以夜慕琛保持了沉默,卻是暗中卻開始籠絡官員,說服所有能說服的大臣,企圖達到把夜紅綾排除到權力中樞之外的目的。
孫總管傳了皇上口諭之后,滿朝文武雖心有疑慮,可沒有證據之前他們的確不能說什么,只能遵從皇上旨意行事,讓護國公主和上官丞相共同攝政。
夜紅綾既掌了兵權又握有朝權,羅、鳳四位將軍對她一直都是忠心耿耿,心悅誠服。戶、吏兩部這些日子已經被她牢牢掌控,兵部韓家也無聲地倒戈。
其他大臣就算覺得不妥,或者想要抗議,也完全沒有抗議的底氣。
文武大臣們心知肚明,護國公主從外面回來的這些日子,已經在最短的時間內以雷厲風行的速度掌控了朝堂,快得讓兩位皇子連絲毫招架之力都沒有,如今想來,從頭到尾好像就被這位公主壓著打。
只是不知道,護國公主是否從一開始就存了爭權奪位的心思?
大臣們心里想法各異,而身在局中的夜慕琛卻主動跟夜廷淵示好,并流露出想要兩人合作的意愿。
夜廷淵只思索不到半個時辰就答應了。
也許這兩人都是直到現在才終于意識到夜紅綾手段有多冷酷,從她現在毫無顧忌地打壓皇子的舉動來看,完全是存著把幾位皇子全滅的心態——因為但凡還有一位皇子活著,大臣們也許都不會考慮由一個公主來坐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