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5章知遇之恩聽了這話,劉杰重重地點了點頭,知遇之恩最讓人感動,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劉杰此時即使葉正陽不和他說這事,他也要拼命工作,以報葉正陽和鄭直對他的知遇之恩。
官場上知遇之恩難尋,如果存在什么知遇之恩,絕對是一段佳話,大多數人一輩子也遇不到一個貴人。
要想在官場上進步,背后沒有人,沒有關系,舉步維艱,而這種關系,這種人脈,根本是什么知遇之恩。
知遇之恩是事先兩人沒有私人交情,但是因為工作上的原因,得到了上面領導的賞識,因而受到重用提拔,這才是一種知遇之恩。
如果上面領導一個個都能秉持公心,一切為了工作開展,賞識下屬干部,官場就不會那么復雜了。
可惜的是,有時候要想受到上面領導賞識重用,必須要學會織一張網,一到關鍵時刻,那張網便起了作用,上面領導不是看你的工作實績,而是看到了你那張網才重用你,這就沒什么意思了。
如果是這樣,就不存在什么知遇之恩,一切都是人家下屬應得的,到頭來,誰還會記得上面領導的恩情?
葉正陽是比較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好領導,都對他有知遇之恩,張世南和鄭直二人都可以說對他有知遇之恩。
他們二人不圖他有什么回報,只要他努力工作就可以了,而葉正陽也不會絞盡腦汁想著如何去巴結他們二位領導。
在這種情況下,葉正陽怎么能不從心里頭感激他們二位領導呢?這種感激之情會存在一輩子。
相反像那些貪官污吏,只想著提拔重用那些溜須拍馬的,那些溜須拍馬的上了位,表面上非常感激提拔他們的領導,但實際上他們的感激不是發自內心的,只要提拔他們的領導下了臺,或者出事了,他們馬上就會離的遠遠的。
如果那些領導能看清這一點,便不會被那些溜須拍馬的人給迷惑了,有些領導下了臺便感覺不太適應,因為一下臺,就沒人理會他們了。
他當年提拔的那些干部,一個也沒有過來看望他的,為什么?還不是他提拔的這些人一個個只會對他溜須拍馬,而那些正直賢良之士卻是一個也沒提拔起來,用劣幣驅逐良幣,后果便是如此。
葉正陽得了張世南和鄭直的知遇之恩,他心里頭受到觸動,因而當他走上領導崗位,也去用人的時候,便會向鄭直和張世南二人學習。
學著如何去識人用人,只要他了解了某個人,覺得可堪大用,便會去用。
劉杰平時并沒有積極向葉正陽靠攏什么,沒有去主動巴結葉正陽,但是葉正陽卻主動幫助了他,需要用人的時候想到了他,這在劉杰看來,絕對是一種知遇之恩。
劉杰此時心里在想,如果多幾個像葉正陽這樣的領導就好了,官場上就不會如此復雜,弄的一些人怨聲載道了。
劉杰便去云山云湖風景區上了任,而他空出的局紀委書記一職,葉正陽想了想,想讓鄭梅去擔任。
葉正陽不想再讓鄭梅待在身邊了,應當提一提鄭梅,當鄭梅聽說要讓她去擔任局紀委書記時,鄭梅驚呆了說:“局長,我能去當局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