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算計葉正陽的話一落地,張秋燕適時開了口:“縣里頭提出轉變干部作風,這是自上而下的改變,我們應該緊跟縣里的步伐,按照縣里的要求,推進干部作風建設。”
張世南來到青山縣便提出要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各鄉鎮依樣畫葫蘆,也提出了一些口號,但始終沒有動真格的,直到陶衛國擔任縣紀委書記,縣里頭才嚴格起來,出現一些轉變,但鄉鎮依舊不痛不癢,毫無工作進展。
這也是為什么張世南說青山縣官場板結的原因,從縣里到鎮里,所有人都適應了原來的官場節奏,誰想多事走出原來的舒適區呢?
各個鄉鎮的一方大員們,都猴精猴精地看著風向,在縣里沒有決出勝負之前,他們是不會一邊倒作出選擇的。
所謂法不責眾,即使張世南看見了生氣,也沒有辦法,他總不能將他們全部給免掉吧?實際上,他也沒法免掉他們,常委會上就通不過。
錢天化作為官場老油條,不會不懂這里面的道理,他不會冒然突進,緊跟張世南去搞一些事情,因而青云鎮跟其他鄉鎮一樣,頂多是雷聲大,雨點是沒有的。
但葉正陽此時想讓雷聲再大一點,或者說他就想下雨,那情況就不一樣了,葉正陽一直是張世南的人,他是知道的,而現在葉正陽與吳家也搭上了關系,這就變的復雜了。
而更讓他感到難辦的是,青云鎮這次人事調整出現了一個微妙的變化,那就是把周四道給調走,任命張秋燕擔任紀委書記,這一人事調整根本沒有征求他的意見。
這無疑是一個不好的信號,在錢天化看來,張世南絕對是一個政治老手,吳建軍恐怕要差他一個段位,如果沒有吳老爺子在背后替吳建軍出謀劃策,張世南說不定早就出重手了。
雖然錢天化是吳建軍的人,正因為此,他對吳建軍的情況了如指掌,知道吳建軍的身上多少有公子哥的味道,承平時期,可能沒什么,但遇到生死較量,恐怕就會面臨本領恐慌了。
從前幾次吳建軍跟張世南較量的情況也能看的出來,吳建軍不是張世南的對手。
但讓張世南無奈的是,吳建軍不是一個孤立的人,吳建軍背后不但有吳老爺子支持,更有吳系人馬幫吳家支撐著場面,這是讓張世南投鼠忌器的地方。
這種復雜的情況也導致錢天化沒法轉換門庭,只能緊跟在吳建軍身后亦步亦趨。
同時他也不想得罪張世南,畢竟他還有官場抱負,不想止步于一個鄉鎮黨委書記。
如果既能在吳建軍那里過的去,同時還能得到張世南的青睞,只要機會來臨,說不定就能更進一步。
兩邊都押寶才是官場最聰明的做法,如果誰想著從一而終,那一定是大傻瓜。
因此他明著說之所以支持葉正陽工作,是出于葉正陽有后臺的無奈,或者說是出于工作大局,而實際上卻是想給自己留一線,以便日后能夠向張世南通款曲,他與葉正陽搭班子到現在,葉正陽會說一句他的壞話嗎?
當然了,如果葉正陽的作法突破了界限,引起吳建軍或者王學典的不滿,他多少要打壓一下,這也是他控制鎮里局面的需要,畢竟他才是書記,不能事事讓葉正陽說了算吧?
張世南調任張秋燕擔任紀委書記,或許有著深層性的目的,如果他置之不理,領會不到這里面的深層用意,在干部作風整頓方面還是毫無作為,恐怕就有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