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聞,一臉唏噓。
他當初求學之路,確實如此。
艱苦!
太艱苦了!
上樹摘鳥蛋,在摯友背后千年殺,只是艱苦求學中一點為數不多的樂趣罷了。
一眾士子聞,也紛紛動容無比。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他們看向高峰,面帶動容,臉上閃過詫異之色。
名不見經傳的戶部侍郎高峰,竟還有此等才華?
雖然只是第一句,但他們足以肯定,這一篇《送長安孽子高陽序》定然極為不俗。
高陽在心底默念一聲,對不住了宋老先生,為了皇家一號的開業大吉,為了那一千萬兩銀子,為了天下寒門子弟的求學之路。
這《送東陽馬生序》,他就無恥一用了。
反正也不是第一次干這事,因此高陽輕車熟路,只是在內心默默譴責了自己一句,便繼續高聲道。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這句一出。
一眾士子紛紛拱手,以一種敬佩的目光看向高峰。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高侍郎這人品,簡直沒的說!”
“不錯!”
“縱然是天氣寒冷,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但也不敢懈怠,立刻抄錄,絕不違約,此乃君子所為!”
“高侍郎真乃我輩楷模!”
高峰捋著胡須,一臉笑意。
他迎著一眾士子,用手壓了壓高聲道,“君子一諾,千金難換,既是借閱,約定了時間,又豈能違約?此乃做人最基本的品質!”
高陽瞅著高峰這副嘴臉,嘴角微抽。
“陽兒,你繼續。”
“為父這后面寫的,都大聲的念出來。”
“為父不可太自私,勸勉長安士子勤勉苦學,為父義不容辭!”
他以一種滿意的眼神看向高陽,高聲說道。
固有印象害死人啊,那一句遠看大石頭,近看石頭大威力太大了,導致他都忘了高陽藏拙,金鑾殿鎮壓整個大楚使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