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都沉默了,過了許久,嘉靖才緩緩開口,聲音沉重而哀傷。
“我明白了。載圳性格直爽,雖然已經決定要娶巧巧,放棄皇位,但很可能會因其他事兒而丟了王爺之位。
皇子失去了王爺之位,自然是被貶黜了,這個皇子也就名不正而不順了,自然就是非正式的兒子了。
載圳失去了皇子的身份,載坖自然也就不算他的兄長了。橫眉立目的人似兄非兄,載坖這是要為難載圳啊。
師弟,你能不能看出來,我這煩惱之事的程度?載坖到底會為難載圳到什么程度呢?”
蕭風滿臉慘白,他從心里是同意嘉靖的分析的,因為也只有這樣才能解釋得通。
“師兄……”
嘉靖看著蕭風的臉色,心里一沉,但臉上還是強笑著說道。
“你我之間,還有什么不能說的,你實話實說,咱們一起想辦法就是,總不至于……”
“‘親’字上為‘亠’,這是‘文’字頭,此事乃因文字而起。
‘親’字下方為‘示’和‘兒’,‘示兒’之文字,乃是先輩留給兒孫的遺書啊。”
嘉靖沉吟道:“‘示兒’之文字,遺書,莫非是朕的遺詔引起了兩人的紛爭嗎?
會不會是朕沒有立太子,而是以遺詔的方式宣布皇位的繼承人,引發的亂局呢?如此朕盡快確立太子就是了!”
這番話是誰也沒法接話的了,蕭風和黃錦只能低頭不語,嘉靖嘆了口氣。
“師弟,你還沒告訴我,這不合的紛爭,究竟到什么程度。載坖到底會對載圳做什么呀?”
蕭風許久不語,最后才用一只手將右邊的‘見’字擋住。
然后用另一只手,將左邊“親”字最上面的‘文’字頭‘亠’擋住,看著嘉靖,滿眼悲傷。
嘉靖狐疑地看著這個被擋住了頭的“親”字,然后猛然發現,自己寫的這個字,只剩下了一個“殺”字!
嘉靖手中的拂塵一下掉到了地下,整個人像蒼老了幾十歲,呆呆的看著蕭風。
許久之后,嘉靖才顫抖著開口:“師弟,我該怎么做?”
蕭風搖搖頭:“師兄,事關天子之位,天書能測出來的內容有限。我只能測出大概,卻不知如何避免。”
嘉靖鎮定一下,把拂塵撿了起來,就像重新撿起了自己的信心一樣,口氣也變得很威嚴。
“既然師弟測出會發生這種事,朕自然就可以避免。只要朕還活著,就絕不會讓他們兄弟反目。”
嘉靖說得很有信心,這信心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他幾十年掌控朝局的經驗,是他對自己超高智商的自信。
但蕭風下一句話就把嘉靖的自信打得粉碎,臉都要被打腫了。
“師兄,‘親’字左‘親’右‘見’,這件事發生的時候,是你親眼所見,并非你飛升之后。”
嘉靖差點咬了舌頭,但他知道師弟的測字一向神準,這讓他頓時變得不自信了。
“不可能啊,難道說連朕都阻止不了他們兄弟反目?這怎么可能呢?”
蕭風也在隱隱的擔心,畢竟巧巧是要嫁給景王的。若是這小子最后出點什么事兒,那巧巧怎么辦?
要么現在反悔?可自己都答應景王了,差不多整個京城也都知道了,好像也不太行。
蕭風嘆了口氣:“師兄,現在想這些也沒用。兩位王爺也是我的弟子,景王將來還是我的女婿。
不管將來會發生什么事兒,我一定會協助師兄處理好的,大不了讓他們離得遠點就是了。”
聽到蕭風的保證,嘉靖稍微放心了一些。然后他就想到,若是自己能飛升,這些問題就都解決了。
自己得道成仙,這兩個家伙就算發生點什么事兒,自己自然明察秋毫,而且誰敢亂來,自己吹口氣就擺平了。
“師弟,如今草原一統,苗疆歸流,倭寇盡滅,關外平和,聯邦成立,四海賓服。大明國運可稱昌盛了吧。
只是為何我感覺修道并沒有精進太多,也遲遲見不到飛升的跡象呢?不知師弟有何看法?”
嘉靖今天本來就是以商量婚事為借口,找蕭風來西苑討論修道話題的。舊事重提讓蕭風測字,本來只是鋪墊一下。
原本想著裕王選了皇位,景王選了巧巧,再怎么測也測不出兄弟反目來了,就可以趁機愉快地轉到正題了。
想不到鋪墊鋪出了這樣的結果,原本的兄弟反目,反而升級成兄弟相殘了,這讓嘉靖心情十分沉重。
但隨即想到一切都可以通過飛升解決,他也不顧話題轉得生硬了,強行并線到飛升之路上。
蕭風略一沉吟:“師兄,我也一直在思考這件事。老君告訴師兄,以大明國運為輔助來修道,肯定沒錯。
師兄現在還感覺不到修道精進,想來是有兩個原因。
嘉靖連連點頭,表示這不是廢話嗎。我要是連《道德經》都不能倒背如流,那還修什么道,飛什么升啊!
《道德經》在道家的地位,極其特殊,既是至高經典,也是入門寶典。
道家的最低門檻,就是《道德經》,而道家的至高境界,還是《道德經》。這聽起來很復雜,其實一點也不簡單。
最高即為最低,最大即為最小,最多即為最少,最強則為最弱,最快則為最慢,這個道理聽起來很玄。
但其實很多人在不同的時候,都曾親身體會過這其中的道理,只是不是每個人都會去深入琢磨罷了。
比如旋轉的螺旋槳,在到達極快的速度時,看起來反而像是靜止了,還不如慢的時候快。
東西小到極點,比如細菌和病毒,人們看不見。而東西大到極點,比如地球,人們一樣看不見。
東西少到極點,比如圣人,人們就看不見。而東西多到極點,比如壞人,人們一樣也看不見。
當人人都是圣人時,人們自然看不見圣人,當人人都是壞人時,人們自然也看不見壞人……
這其中的道理,水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嘉靖自然是不會讓蕭風這么水下去的,馬上表示自己都懂。
“小國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是老子心目中最理想的國家狀態,他也認為國家越小,人們才越能做到清靜無為,順其自然。”
蕭風笑了笑:“師兄,老子一面說最理想的國家狀態是小國寡民,一面說‘治大國若烹小鮮’,教君主如何治理大國。
你不覺得這有些奇怪嗎?既然小國寡民最好,那為何老子還要教人們如何治理大國呢?”
嘉靖一愣,赫然發現自己竟然從沒發現這個問題,歷代道門眾人,似乎也沒人想到這個問題。
“師弟,你這一說,確實有些奇怪。莫非你知道是什么緣故嗎?”
「讀者說:這一章還行,投票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