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蹺腳牛肉?”葉蓮娜好奇的戳了戳一根牛大腿骨。
“蹺牛的腳嘛?”
“難能,人的,”唐磊抬腿踢了踢桌面。
“以前這菜沒啥名字,就是川蜀那有個鎮子擅殺牛。”
“殺的多了,牛肉主人拿走,牛雜就剩下了,當地干脆撿牛雜過來,和著骨頭燉一鍋。”
“結果發現這湯是越燉越香,吃的人多的屋里坐不下,就站著端碗吃。”
站著的時候累,就蹬著桌子底下的橫梁,蹺起個jio桿桿,借力歇歇。
一來二去,就叫“蹺腳牛肉”了。
“其實這菜不難做,跟火鍋差不太多,就是湯特別點兒。”
因為里頭放了大量的牛雜,內臟味重,所以用的草木香料也更多。
唐磊說著,先撿了牛鞭洗洗給丟進去,一臉正經的跟小葉解釋道。
“而且因為最早據說是個老中醫發明的,這湯料熬出來除了香鮮,還驅寒保暖,滋補的很吶!多喝點!”
至于到底是香料滋補,還是里頭的牛雜補……
咳,都補,都補!
他把牛尾,牛心,牛腸等也一并洗好,拿過牛大骨,敲開露出脊髓,一并放入大湯桶里。
阿爾喬姆哪見過這陣仗,看著猶猶豫豫道。
“腸子也吃?”
“吃!腸里有油,想要湯肥湯鮮,可萬萬不能少這一口!”
說著唐磊又去柜子里拿了幾大塊牛油。
“這個你熟吧?火鍋店的底料就是這個。”
牛油也是脂厚味臊,想要好吃,還得并著蔥姜八角等炒上一炒。
最好再來一把芽菜,把牛油炒化開,炒的透亮,就可以一并倒進湯桶里。
這湯桶也是后勤部定做,直徑有兩米,胳膊掄圓了才攪的起來。
此刻被林林總總連骨頭帶雜帶肉的丟進去,壘上了有半桶,才算是差不多了。
唐磊又把白術草果等二十來鐘香料草藥給打了打,放小布包里一塊進桶。
最后從旁邊的湯桶里舀了一勺高湯澆了進去。
“這是之前就熬好的?”阿爾喬姆感興趣的問道:“類似于味噌嗎?”
他對和風菜館的那桶味噌湯記憶可太深刻了!
要不是那玩意,他還被蒙在鼓里呢!
唐磊撓撓頭。
“味噌?我沒做過,不過這湯是用豬牛雞骨并香料一直熬著的。”
“差不多熬了有幾個月了吧。”
“別覺得時間長,其實是一直用,但是不用完,每次都要留一點再續,不停的要往里丟新骨頭。”
“有了老湯的引子,新熬出來的才靚。”
而且出味也快,其實和老鹵水,面引子都是一個道理。
說完,唐磊想起阿爾喬姆說的味噌。
“味噌也是這么做的?”
阿爾喬姆:“……額,有億點不一樣吧,哈哈。”
“不說了,你繼續!”
再說下去,就要登月碰瓷了。
唐磊點點頭,一勺老湯下去,往鍋里兌滿水。
大火一開,先熬!
老規矩,大火熬開,小火慢燉,燉到湯里的內容物都“耙”了,也就是軟了。
就可以撈出來切切了。
不過燉的時候唐磊也沒閑著,喊阿爾喬姆一起幫忙。
把牛百葉,牛肝這些嫩的不經燙的給切了。
再把牛里脊片成薄片兒。
“不同的食材要煮的時間不一樣,這些到時候直接在滾開的湯里過一遍水就熟了。”
“嫩的很,馬上就能吃上嘴。”
“哦,你先切著,我再去弄點辣椒面兒。”
辣椒面,或者說海椒面,也是蹺腳牛肉的精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