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海參本身沒什么味道,但這一道,可是魯菜天花板,無論與什么同上都不會被蓋過的頂級國宴菜!蔥燒海參!
這菜自開國起已經不知道上過多少次宴會了。
在民間更是備受追捧。
零幾年的時候,一道海參就拍出了六千多的天價。
究其原因,一個是海參本來就貴。
另一個嘛,就是老生常談的廢廚子問題了。
就唐磊自己做一遍的感想來說。
倒是沒啥技術含量,就是……太花時間了!
在大夏做尤其難搞。
因為海參這玩意,除非蹲在海捕船的船幫子上,不然就只能買到干貨。
而海參里的假冒偽劣貨,可半點不比人參里的少。
那看著烏黑黑,油光發亮的,通常都是拌了糖干制的,樣子雖好,全是狠活。
想燒的好吃,首選應當是棕色發紅,尖刺飽滿的淡干海參才好。
唐磊現在要牢脈有牢脈,要掛有掛,挑海參倒是不費事。
但發制干海參就痛苦了。
第一天啥也不干,冷水泡滿,大了一點點。
第二天煮一下再冷藏泡,繼續等。
等兩天,拿出來開
個膛清理清理,丟鍋里再重復焗,冷,等。
概括一下,反復加熱泡水,聽起來挺簡單的。
痛苦的是它每根海參都不一樣!
所以能吃的水也不一樣多!
廚子泡這玩意不是上流水線機械運動,還得挨個摸出來揉捏感受一下。
動用“靈性”確定一下這根海參有沒有“差不多”,能不能上岸。
這下可給唐磊摸慘了。
大將們教了幾天書,他就摸了幾天。
摸的小葉都快給海參們排排坐起名字了,總算是趕在今天吃席前給發出來了!
接下來的事兒,就簡單多了。
吃貨祖宗有云。
“海參無為之物,沙多氣腥,最難討好,然天性濃重,斷不可以清湯煨也。”
它本身就是腥,去腥是關鍵。
但處理完,這皮下都是膠質和水,光看一斤干的足能泡出八斤鮮的,就知道這玩意跟海綿一個性質的!
所以與其說吃海參的味兒,不如說是吃它吸飽了的湯汁兒。
而“蔥燒海參”一菜的特別美味,不在海貨。
反倒在這一個“蔥”字上!
(作話:曾經斥數天稿費去過一個海鮮自助,里頭有泡好的海參和活鮑魚,朋友進去就炫這倆最貴的,炫飽了都沒記住啥味兒……就記得清水煮后口感跟膠皮一樣,謂之至尊沒味兒qq糖。)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