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夏從南到北沒有地方不琢磨吃的。大部分時候,出了蒙和疆,只能買大羊。
那小羊羔子誰留得住啊?
隔三差五就拖蒙古包里去了!
這就像川蜀的豌豆尖折耳根,貴州的水牛奶。
多半只能落在本地人肚子里。
擱戰斗民族這,雖然羊也不少,但他們多半還是吃牛肉豬肉。
羊是用來產毛的。
唐磊也就不折騰這點兒皮子了。
“想吃皮也沒事兒,底下還有呢。”
他指了指談笑間被扒掉一層的咩。
“這貨除了穿外套,還穿內衣來著。”
這內衣,就是肌肉和皮之間的又一層膜,幫助抖毛甩水用的。
一般只要能把毛抖出波浪花的動物,都有這么一層。
“大夏有些燒烤攤弄的烤羊皮也是用這塊充的,大名叫云皮。”
這個口感就比較韌了,得牙口好才吃得動。
優點就是羊味十足,介于羊油和羊肉之間。
對于吃的慣膻味的人來說,也是一大美食了。
唐磊說完,直接上手一點點把云皮扯了扯。
“來,再把咩的內衣也給扒了!”
反正馬上就要到胃里了,肯定不會冷了!
搞定羊皮,再卸羊腿。
但凡是肉,沒腿的吃全身,有腿的是一定要吃腿的。
這里肉多還瘦,唐磊幾刀就繞著關節都給弄了下來。
“羊腿是最好辦的了,干啥都行。”
想吃鮮燉湯,想吃香就切了炒,實在不行上燒烤,絕對不會錯!
畢竟咩可以稱得上是最適合燒烤的肉了!
腿子卸完,就到了羊身。
這個復雜點兒,唐磊活動了下筋骨,沿著掛起的羊往下鴿。
首先是羊脖子。
脖子肉是活肉,細嫩,但有淋巴,處理的時候就費點事兒。
但除了肉,這里還有一塊好東西——板筋!
這地方韌性極佳,非常適合磨牙,嘮嗑,喝小酒兒。
所以是爆炒也有,涼拌也有,打發時間用的。
唐磊記得,這幾年大夏那種辣條,小魚仔里也有裝板筋的。
都腌著紅油撒著芝麻,吃完直嗦手指頭。
不過板筋再好吃,也只是零食。
羊肉真正好吃的,還在下頭!
下了脖子,首當其沖就是羊上腦!
說羊不明白,但一說牛上腦,大部分人都懂了。
好肉啊!
煎炸爆炒燙火鍋,蒸烤剁餡包餃子,那是樣樣都行!
要說牛上腦有自己的嶺南火鍋。
羊上腦就也有自己的京都銅鍋。
老京都銅鍋八大件兒,第一個少不了的就是這羊上腦!
這銅鍋又和云州的銅鍋洋芋飯不一樣。
是一種中間要放一個凸起筒子的火鍋。
川蜀火鍋吃一個香辣,京都銅鍋則恰恰相反。
基本都是清湯鍋底,主要就吃一個鮮!
所以吃老京都銅鍋是有順序的,要先涮肥的,把清湯潤一潤。
湯肥了,再下瘦的。
就把這羊上腦切的薄薄的往里頭一燙。
撈出來蘸口麻醬配韭菜花兒。
又嫩又鮮!盡顯食材本味!
說完,唐磊一抬頭。
“誒,師傅?這就簡單水煮啊!”
“你哈喇子咋又下來了?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