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啦一聲,絲毫沒有影響到嘉靖平淡的步伐。
黃錦在后面跟著一路小跑,后面都跑得氣喘吁吁了,才勉強跟上了嘉靖平淡的速度。
等嘉靖站到城頭時,城頭上已經占滿了人。嚴嵩、徐階、陸炳、丁汝夔、潘璜、趙文華等各部尚書及代管左侍郎。
以及裕王和景王,連安青月都借著維護治安的機會,偷偷躲在了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
蕭風站在明軍大營的前面,后面押送他的韃靼人只有一百騎兵,領隊的是蕭芹,俺答汗和大隊人馬仍在遠處駐扎。
明軍營中劍拔弩張,騎兵都上了馬,提著刀,弓箭手都拉弓瞄準著韃靼騎兵。而一百韃靼騎兵同樣彎弓搭箭,長刀出鞘,卻都是對準的蕭風。
局勢很明顯,只要明軍敢妄動,蕭風先就變成刺猬,然后人頭落地。
氣氛緊張的兩邊的人都要喘不過氣來了,安青月攥著腰刀的手一直在出汗,恨不得跳下城墻去,把蕭風搶過來。
戚繼光更是連嗓子都喊啞了,手里的土喇叭都焐得滾熱了,才制止住騎兵們要沖出去搶人的舉動。
反而是蕭風,面對著身前背后的長刀利箭,像平時一樣淡然微笑,只是微笑中似乎多了一分感慨。
蕭芹拿著土喇叭,大聲喊道:“明軍聽著,轉告嘉靖皇帝,讓他把入世觀的二觀主和陶仲文叫出來,否則蕭風立刻就死在這里了。”
明軍這邊自然沒有回應,他們怎么回應,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誰敢答應?二觀主也就罷了,火玄真人陶仲文,除了萬歲,誰敢做主?
誰敢不答應,萬一剛說不行,這邊蕭風就被射成刺猬,不用嘉靖說話,戚繼光、安青月等人就會直接跟他拼命。
嘉靖面沉似水,兩袖無風自動,顯然憤怒已極。嚴嵩和陸炳同時開口,竟然異口同聲。
“萬歲,絕不能同意!”
話音未落,兩人同時看了對方一眼,都頗為詫異。
嘉靖也有些意外,但仍松了一口氣。這種時候,有人肯替自己出出主意,總是好的,他已經有些亂了分寸,但語氣仍然淡定。
嚴嵩先說:“萬歲,蕭風雖重要,但大明的臉面更重要。如果對方挾持一個蕭風,就對大明予取予求,甚至直接要挾萬歲,那大明今后如何鎮服四方?”
這是一番道理,誰也不能說不對,不過嚴嵩已經是明確表態了,蕭風死不足惜,不能丟人。
嘉靖看了一眼陸炳,陸炳躬身道:“萬歲,蕭風能活到現在,全靠他的巧妙籌謀。
韃靼人行此一招,正說明他們無法破解蕭風的籌謀。若是答應了條件,那蕭風的籌謀就破了。
且此舉于事無補,韃靼人若得不到東西,則會徹底失望狂怒,若得到東西,則三人再無用處。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這三人,恐怕都活不成!”
因為天書換命的事兒陸炳并沒有告訴過嚴嵩,只對嘉靖說過,故此他此時含糊其辭,不說具體內容。
其實陸炳也清楚,既然嚴世藩有通敵的可能,那嚴嵩必然已經從嚴世藩處得知了蕭風天書換命的事兒。
只是嚴嵩顯然想用更穩妥的方式除掉蕭風,因為他擔心萬一韃靼人得到東西后,仍然不殺蕭風,帶著走了怎么辦?早晚是個禍患。
還不如讓這無解的扣子系得更緊一些,讓韃靼人被激怒,失去耐心,把蕭風一刀兩斷!
嘉靖把兩個人的話在心中過了一遍,承認確實都有道理。從他專心修道,已經二十年了,天下大事,他都沒有再直接表態過,都是通過臣子來控制朝堂。
但今天,這件事,他不需要任何人再替他背鍋了。朕的師弟,朕自己來。
“朕,不答應,大明,不答應。
放蕭風回城,否則朕會下令京城騎兵,死戰糾纏。
等到勤王兵馬一到,朕讓你們這些蒙古人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