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一年十五萬大軍分布在吐蕃的上中下三路邊關上,一年花費何止百萬。
就算是朝廷再有錢也禁不住這般無休止的花銷。
李慎每年給朝廷的千萬稅收,朝廷讓了很多事情,清理河道,興修水利,鋪路搭橋,修繕城池。
讓大唐更加強大,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吐蕃和談勢在必行,就算李慎不愿意也沒有辦法,只能和談,要么就是現在動手攻打吐蕃。
但別說是李世民就連啥都不懂的李慎也知道現在還不是時侯。
“朕心中有數,和談肯定是要和談的,但要按照我們自已的方式去和談。
如今松贊干布來到長安城,他們不得不和談,他們需要時間發展,而我們又何嘗不是。
大家都在等待時機。”
“那阿耶我們合適跟他們和談?”聽到自已老得的話,李承乾連忙詢問道。
“大哥,你急什么?現在應該著急的是他們。松贊干布都在我們手里,若是不盡快和談,哪天我們一不高興就宰了松贊干布。
只有和談,松贊干布才能安全,畢竟我大唐乃是禮儀之邦,注重承諾。”
李慎搖著搖椅替李世民回答。
“不錯,高明,這一點你要多跟老十學習,你太過急躁了。”
李世民點頭。
“是,阿耶。”李承乾冷靜下來。
這時,李慎站起身來到茶桌旁坐下:
“大哥,這和談其實跟商賈太生意是一樣的,也要分供求關系。
若是供大于求,那賣東西的人就要懇求買的,反之呢,就是買的人求賣的人。
如今我們一點都不著急,吐蕃如今國內不穩,連他們的贊普都遇刺了,
想來我們的計劃很成功,已經開始有了效應。
我們只要等到他們國內大亂,到那時我們只需收拾殘局即可,這樣以來輕松很多,也少死很多將士。”
李慎用最直接的方法為李承乾解釋。
“你說的我自然是知道,我只是擔憂這般耗費下去,國庫會支撐不住。”
李承乾點點頭。他可是太子,怎么可能這點事情都看不出來。
“支撐不住?怎么會呢,我可是給了朝廷一千四百萬貫。”
李慎聽后立刻問道。
一千四百萬貫這是多大的一筆錢,怎么會不夠花呢。
“十弟有所不知,如今朝廷俸祿多以錢財為主,而為了各地義倉,朝廷出錢從百姓手中購買糧食。
再加上今年西征軍的消耗,所以花費的要大一些。”
李承乾解釋道。
“原來如此。”李慎這才恍然,難怪會花費這么大,朝廷俸祿結構發生了改變,原來發放的柴米油鹽現在都折現了,
再加上各地建造義倉填充糧食,花費大一些也屬正常。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朝廷花費大在所難免。
而且李慎也明白,李承乾之所以這么讓,肯定也是為了拉攏人心。
至少太子執政第一件事就是給大家發錢。
“哎?那今年的錢呢?今年商會的錢沒有送去么?”李慎突然想了起來。去年的花完了,不是還有今年的么。
“今年的錢商會并沒有送來。”李承乾搖了搖頭。
“什么?”李慎驚訝的站起,“怎么可能沒有送去呢,昨日王洪福也沒有說這件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