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后,顧挽月收到了霍灼從嶺南的來信。
信中一直在哭訴。
“他說在嶺南過得很慘,蚊蟲愛咬人,天氣太潮濕,長了一身疙瘩。”
衛成想象了一下嶺南的場景,搖搖腦袋。
“霍大人真是受苦了。”
顧挽月笑了笑,“給霍大人弄點祛濕膏吧。”
嶺南荒涼,過去不適應是正常的。
好在霍灼雖然在信中提及有諸多不適,卻并未求她回調。
她沒看錯人。
在這半個月中,顧挽月已經讓云幕逐步開始生產蚊香和祛濕膏,防潮粉,等第一批出來后,便可源源不斷往嶺南運去。
顧挽月去信,讓霍灼耐心等待,她馬上給他調物資。
還有防瘴氣的藥是重中之重,得趕快研究出來。
不過在給蘇景行寫信的過程中,蘇景行的話啟發了顧挽月。
防治瘴氣終究不是長久之道,最為重要的是盡量減少瘴氣出現。
這一點很重要。
顧挽月特地在信中寫明,讓霍灼領著當地官員宣傳,焚燒腐爛植物,防止滋生細菌。
這是一項大工程。
首先要弄清楚瘴氣是為何出現。
顧挽月在信中給霍灼做了詳細解釋。
瘴氣是濕熱腐毒之氣,根源就在于死水。
要解決死水,就得帶人挖排溝渠,確保雨水能夠快速流走,不形成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