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開始,中山先生是想自己創立一支武裝力量的。
中山先生尋找了蘇連幫助。
但是蘇連礙于國際壓力,不好直接幫中山先生成立武裝軍隊,所以,才給中山先生捐款,讓中山先生成立“黃埔軍校"。中山先生建立黃埔軍校的初衷,就是消滅軍閥,徹底統一整個大夏,讓大夏百姓不再受到戰亂之苦。
所以,在有了一定的實力后,黃埔軍校開始了北伐。
北伐持續了兩年時間。
基本上殲滅了北洋政府的大部分力量,北洋政府在大夏已經名存實亡。
黃埔軍校北伐是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的。
這是標志著統治了大夏十幾年的北洋政府正式宣告滅亡。
這標志著和帝國主義勾結的北洋政府,徹底倒下。
這標志著國民政府完成形式上對大夏的統一。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進程。
而當初參與北伐的將軍們,后來大多數也都是在我軍和果軍內擔任要職。
開玩笑,在北伐戰爭時期就是將軍,之后的職位還能低得了嗎?
而江峰不僅是北伐時期的將軍。
更是黃埔軍校教練部的主任。
還是發動茜安事變的策劃人。
這樣多重的身份,江峰才只是一個“大將”軍銜?
這合適嗎
非常不合適!
先不說江峰的軍功,也不說江峰的能力。就單單說江峰的資歷!
已經完全足夠被評選為“元帥”軍銜了。
要不是現在元帥軍銜被廢除了,大夏不敢輕易重新授予。
否則的話,按照江峰的資歷,能力,軍功來看。
江峰被授予“大元帥”軍銜都不為過。
“大元帥”并不是胡編亂造的軍銜。
很多國家都有“大元帥”軍銜。
當初的蘇連,斯大零的軍銜就是“大元帥”。
我們大夏建國之初,給德圣先生擬定的軍銜,就是“大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