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如果還在攻城,只能說明他們還沒有收到匈奴大軍潰敗的消息。
他們自認為有數萬大軍盤踞在白云城下,北征軍如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才會有恃無恐!
而一旦我華族軍隊出現在祁連山下,無論是一千人,還是五百人,匈奴人立刻能想到,被他們攻略的北境十八城即便是鐵板一塊,也被鑿了個窟窿!
如果是你,孤軍在外,消息不通,敵軍驟現,情勢不明,你是選擇冒著未知的風險大戰一場,還是趕緊夾著尾巴逃呢?”
唐庸甚至連疑兵之計都沒提到,顯然那百面戰鼓對他而可有可無。
的確,匈奴人一旦見到華族人出現在翠微城下,就能猜到匈奴大軍已經撤兵或潰逃,他區區五千人又哪里敢戀戰?
“你是說......”
秦修儀竭力掩飾心中的挫敗感,面不改色道:“你是說,匈奴人根本不會跟我們打,一旦發現我們,只會直接棄城逃跑?”
“沒錯,冒頓單于的潰敗就代表了所有南侵匈奴的潰敗,敗軍之將,何敢勇,他們除了逃還有別的選擇嗎?”
秦修儀一直在戰術層面看待問題,而唐庸卻已在戰略層面掌控全局,他們本就不在一個境界之內!
“我懂了......”
他本以為對唐庸的退敵之策了如指掌,不過想驗證一下,也好安慰自己,唐庸的才能并不在他之上。
聽完唐庸一席話,卻有一種自取其辱的感覺......
一直留心唐庸舉動的杜南望將兩人的對話聽得清清楚楚。
聽到匈奴將望風而逃的分析后,激動得坐立難安,幾次想搭話,又不敢開口。
“可是......如果匈奴已經退兵或者已經城破,我們豈不是白來了?”
秦修儀還是不死心,來回兩千里,如果無功而返,是否代表唐庸決策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