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清寧內心慌亂,拼命思索著借口。
可夏千帆卻洞悉了她的心聲,已經知曉了事情的真相,心情復雜。
“爹爹,我是來考察的,這里百廢待興,我想著做點生意。”
夏清寧硬著頭皮,拿出告訴琴娘的借口,試圖搪塞爹爹。
她心中不住地祈禱,希望爹爹不要繼續深究。
夏千帆不是不識好歹的人,他清楚女兒的一番好意,便也不再細問。
“好,清寧先回客棧安置,爹爹處理好手頭的事情,便帶你去見劉知府。”
夏清寧點點頭,目光轉向士兵們分給百姓的糧食,微微皺起了眉頭。
“爹爹,糧食是怎么分的啊?”
在不涉及機密的事情上,夏千帆向來對女兒毫無保留,這次也不例外。
“成年勞力一天是八兩,女子和老人是五兩,孩童是三兩。”
按照大宋的計量單位,一兩是50克,八兩便是四百克,這糧食足夠強壯的勞力吃飽。
若是百姓們節省些,說不定還能存下一點糧食。
夏清寧轉念一想,若是讓百姓們吃得太飽,讓他們習慣了有官府兜底的生活,以后變得不愿意努力了可怎么辦?
皇上送來的糧食畢竟有限,終有吃完的一天。
若不是黎塵作惡,導致百姓受苦,皇上不會送來糧食。
倒不如一開始就控制發放糧食的量,激勵百姓自力更生。
“爹爹,清寧覺得您不能給百姓這么多糧食,容易讓他們養成好逸惡勞的習慣。”
夏清寧認真地說道:“我看雁門城的土匪被剿滅后,城中的商戶在慢慢回遷,他們會為百姓提供更多的機會。”
“只要百姓們肯努力,總能填飽肚子的。”
這番話讓夏千帆陷入沉思。
他在城中看得更為透徹,像隊伍中那個穿著青色短打的壯年。
每天吃飽喝足就在鎮上閑逛,完全沒有賺錢的想法,也不操心家中的生計。
朝廷能幫一時,卻幫不了一世。
百姓們若是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那地里的莊稼誰來管呢?
“清寧,你先回客棧休息,爹爹去安排一下。”夏千帆若有所思地說道。
“好。”
夏清寧乖巧地應下,目送爹爹遠去的背影,而后轉身,跟著徐崢前往上次來時住的客棧。
客棧里人來人往,生意十分紅火,掌柜的坐在柜臺后,噼里啪啦地打著算盤,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看著這熱鬧繁華的市井,夏清寧的臉上多了幾分笑意。
“徐叔,上次我來就是住的這家客棧,當時街上垃圾遍地,幾乎沒有開門的店鋪。”
夏清寧感慨地說道:“這客棧雖然開著,但掌柜昏昏欲睡,完全沒有做生意的勁頭。”
“今日再看,真是煥然一新。”
掌柜正算著賬,突然聽到熟悉的京腔傳入耳中。
他猛地抬起頭,驚喜地看到站在門口的夏清寧,眼睛瞬間亮了起來。
掌柜連忙起身,三兩步走到夏清寧面前,激動地說道:“如意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