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導隨即回答對方是自己尿急,憋不住了,站在城墻外出方便,沒有任何問題。對方似乎沒有聽出向導的口音有什么不對,也清楚碉堡內沒有取暖設備,他們自己也被凍得尿頻,只不過是用礦泉水瓶接住了,并未離開碉堡。雙方很快結束通話,危機暫時解除了,但余下四個碉堡仍是較大威脅,需要盡快解除。
普洛霍夫等人不久也順利爬上城墻,最后收起繩索,會合郄龍等人,準備下一步的行動。碉堡內的空間有限,所有人不可能都待在里面,一旦暴露就非常危險。大部分人都趴在城墻的通道上,緊靠內側,保持安靜,高度戒備。郄龍和普羅霍夫躲在碉堡內,快速商量行動計劃,是繼續清除其余四個碉堡內的武裝分子,還是直接潛入博物館內。
城墻上碉堡居高臨下,前后左右四個方向都有射擊孔,而且配備了dp—27輕機槍,如果行動暴露,威脅會非常大。但要想悄無生息地干掉其余四個碉堡內武裝分子,難度也不小,被發現幾率較大。普羅霍夫不免有些猶豫,他們好不容易抵達此處,若是因貿然行動而暴露,偷襲計劃可能會功虧一簣。
郄龍果斷建議留下部分人員堅守已占據的兩個碉堡,監視其余四個碉堡,暫時不奪取,行動重點放在博物館內建筑物內。他們擁有夜視儀,可以隱蔽潛入博物館內,避免和武裝分子正面接觸,盡快控制局面才是關鍵。偵察營兩架無人機此刻都已飛臨博物館上空,一架負責監視城墻上碉堡,另外一架則監視探測城墻內在建筑物,給郄龍他們提供空中支援。
普羅霍夫也知道此刻猶豫不得,遂很快同意了郄龍建議,留下一名偵察營老兵負責堅守兩個碉堡,配備一挺pkm通用機槍,外加兩名偵察營士兵。郄龍則留下七名哥薩克營士兵協助對方堅守,其余人則和偵察營進行混編,分成兩個小組,潛入博物館建筑物內偷襲。偵察營的士兵負責主攻,哥薩克營士兵負責掩護,雙方混編是為了確保戰斗力均衡。如果雙方在戰斗中分散,可以獨立應對武裝分子的攻擊,當然最好是統一行動。
稍后不久,混編而成隊伍便出發了,直接沿著城墻內側的階梯而下,就在碉堡旁邊,很是方便。普羅霍夫命配備as微聲狙擊步槍的手下帶頭而行,出現意外可果斷開槍,不久該槍是專業消音武器,配備9x39毫米亞音速子彈,射擊時的聲音很小,不易被發覺。ak—12突擊步槍雖然安裝了消音器,可畢竟使用是高于音速的子彈,射擊聲還是較為明顯的,尤其是夜間。
手持as微聲狙擊步槍的偵察營士兵,沿著城墻階梯的內側悄然下行,盡量彎腰躲在黑暗中,避免身形暴露。他戴著夜視儀,可以清晰看到腳下的情況,無需擔心失足踩空,很快便行至階梯中段。無人機在密切監視其余碉堡內情況,發現異常離開通知,pkm通用機槍也在高度警戒,隨時準備對其余碉堡內武裝分子實施火力壓制。
普羅霍夫率領一組隊員很快抵達城墻下,快速而熟練地占據有利地形,隱蔽在黑暗中,掩護郄龍等人下行。距離城墻最近的建筑物只有二十多米,全部用石塊壘起而成,圓形尖頂是當時典型的建筑風格,而且表面涂成鮮艷的紅色。建筑物的門窗全部關閉,看不任何燈光,尤其是一層的窗戶,全部用沙袋堵死,并留有射擊孔。
無人機對該建筑物進行了熱成像探測,發現里面有十余名武裝分子駐守,持槍的身影很清晰。另外還有一些沒有持槍的人影,被分別關押在二樓和三樓的房間內,應該是平民,具體數量不太清楚。武裝分子把平民當做人質分散關押,增加了解救難度,但同時也降低了傷亡率,集中在一起反而傷亡更大,如果進行強攻的話。
郄龍等人不久也順利抵達城墻下,隨即接替普羅霍夫等人的位置,控制主要通道,掩護警戒。現在已經接近凌晨一點了,他們必須加快行動速度,要在天亮前控制博物館,配合e軍攻城。武裝分子分散防守博物館內建筑物,需要逐一清除,早晚會被驚動,很難快速控制,情況比他們預想的要復雜。
普羅霍夫所率領的小組一共六人,其中四人是偵察營的士兵,兩人人為哥薩克的士兵,全部配備輕武器,并未攜帶火箭筒。博物館內建筑都有數百年的歷史,不能使用手雷或者火箭彈攻擊,防止損毀,輕武器是唯一的選擇。建筑物的大門從內部鎖死了,盡管沒有堆積沙袋,想要弄開并不容易,同時也是武裝分子重點防御之地,不宜強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