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五百五十八章 大汗的抉擇上

      五百五十八章 大汗的抉擇上

      這個時候如果撤了,八旗軍是賺的盆滿缽滿,那蒙古軍不是損兵折將最后無功而返嗎?這讓蒙古人怎么能接受,皇太極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才煩躁無比,可以說如果是站在他自己的立場,索性現在就退兵。只要保住錦州防線,他就不信,青弋軍會一直釘在這里,就算青弋軍在這里,以后也可以想想辦法,或者利用陷害袁崇煥的辦法,搞一出反間計,讓大明自斷臂膀,反正這幫愚蠢的明國朝廷官員,打仗不行,殺自己人最是在行。

      可是現在這仗等于是在幫蒙古人打,如果不打,自己就這么把遼河套讓出去也不現實,本來跟土謝圖談好的條件雖然是讓出遼河套,可是真到了讓的時候,皇太極心里就猶豫了,這幫蒙古人雖然死傷不少,可是那是因為他們自己廢物,并不是他皇太極造成的。而賣慘這一招在皇太極這里不起作用,你損失了多少是你自己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你們草原各部貪婪,想要拿下寧遠城中的物資,這才不通知金軍,不和八旗一起行動,遭到了失敗。你們沒取得什么成績就要大金將遼河套給你們,這一點皇太極心里也是非常不舒服,現在的標準就是,除非打下了寧遠,破掉明國的關外防線,這樣皇太極和八旗貝勒們讓出遼河套心里才會平衡。但依據眼下的情況來看,蒙古軍已經被打殘,下回攻打寧遠的戰役只能是八旗做主力,何況前面還有明國的第一強軍,就算是打下了寧遠,八旗也會付出不小的代價,真到那個時候恐怕更加不會有人同意將遼河套給蒙古人,他們憑什么?

      皇太極是徹底陷入了兩難,如果這次不能讓蒙古人撈點好處,以后要想指揮蒙古各部可就困難了,而現在最大的難點就在于還真不能和土謝圖他們徹底翻臉,萬一這個時候漠西的林丹汗或者明國插上一腳,直接將蒙古各部分化出去,脫離金兵的控制,那么局勢就會重新回到努爾哈赤的時代,又是金國一個人單打獨斗,面對這么多勢力的侵襲,現在奪得的地盤能不能守住還是一個問題,而他皇太極再也不是草原和大金共同的天聰汗,這對自己的威信打擊是致命的,皇太極不是沒想過,直接把蒙古各部吞并了算了,可是現在時機并不成熟,因為在他們和蒙古的中間,始終都有明軍的遼東軍鎮存在,遼東將大金和草原隔離開,讓他們不能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大大削弱了皇太極的控制力,而第三方勢力扎根在這里,會是影響平衡的重要砝碼,皇太極可以想到,如果自己選擇攻打蒙古各部,那么蒙古人百分百會跟明國聯合,一起對付自己,那局面比現在還要糟糕。

      兩難啊,兩難。退,則滿蒙聯盟會分崩離析,進,大金國會受到不小的完全沒有必要的損失。該死,都是因為這支明國的新軍,如果沒有他們,事情怎么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皇太極抽出佩劍,狂吼一聲,發瘋一般的劈斷了面前的桌案,他大叫道:“該死的尼堪!明國的新軍!劉毅,本汗誓要將你碎尸萬段!”

      大汗發怒,走到門口的鮑承先停住了腳步,這個時候還是不要去觸皇太極的霉頭最好。本來他是想勸皇太極退兵的,當日不過是因為阿濟格,豪格等人的鼓動,相信過了這么多天,皇太極自己內心肯定也猶豫起來了,鮑承先故意放了好多天不來勸皇太極,就是要等他自己想明白了一些事情之后,勸說的效果才能達到最好。

      聽今天皇太極的反應,想必這些天對他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折磨,他的神經緊繃的一定也是快要到極限了。很好,明天,明天鮑承先來勸說他退兵,一定能成。鮑承先作為一個漢人,當然是有自己的算盤的,既然已經投降了金國,再重新回到大明是絕對不可能了,所以金國只能勝不能敗,鮑承先自己也是騎虎難下。所以他看問題的角度跟皇太極不一樣,皇太極要考慮全局,而鮑承先認為,金國一旦沒了,那一切就全完了,所以現在不論做什么決定,都一定要以金國的利益為先,蒙古各部就算是這次鬧掰了,以后還有機會再讓他們誠心臣服于大金,而大金的實力要是受到根本性的損害,那可就難以收場了,培養一個精銳的八旗戰士需要十幾年的功夫,難道各方勢力會給皇太極休養生息十幾年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