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陛下,絕對不能調動新軍!如此一來,朝廷信譽何在?圣上威嚴何在?朝令夕改,怎是我大明朝廷所為?”紫禁城養心殿內,內閣重臣已經吵成了一團,坐在他們面前的是已經略顯驚慌的崇禎皇帝。自從周延儒被崇禎罷免之后,溫體仁毫無懸念的接任了首輔的位置,可是沒想到,溫體仁剛一上任就面臨著這么大的問題,流賊攻入河南之后竟然沒有被河南的官軍攔截住,殺入了南直隸,本來以為南直隸兵強馬壯應當可以拖住流賊等待朝廷援兵趕到,可是萬萬想不到張獻忠的流賊大軍竟然如此能打,這才幾天的工夫,竟然殺到了鳳陽城下,鳳陽南城外可是有著朱家的祖墳,一旦鳳陽有失,崇禎一定會大發雷霆。
今日送到京師的正是申用懋的八百里加急文書,南直隸已經派兵支援鳳陽府,但是鳳陽所面臨的流賊勢力太過強大,南直隸的區區萬余援兵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申用懋的文書寫的非常清楚,張獻忠的兵馬總數超過三十萬,人多勢眾,其中積年老匪數萬,戰斗力很強,完全不輸于官兵,還有更不好的消息,張獻忠在殲滅了這么多官兵隊伍之后,裝備方面也得到了加強,特別是其中老營兵的武裝已經跟明軍正兵有的一拼。還裝備了火炮,懷遠之戰正是因為他們裝備了從官兵處繳獲的火炮才將懷遠城墻轟塌。雖然鳳陽城遠遠比懷遠要堅固的多,但是朱國正手上可用的兵力不多了,三十萬流賊該如何抵擋。申用懋建議朝廷解除上次的詔令,下詔將劉毅的新軍調出,奔赴南直隸各地參戰。
就是這句話,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早朝的時候崇禎不好發作,因為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崇禎也不能立刻拿定主意,更何況文武百官的意見并不一致,在早朝的時候就已經吵成了一鍋粥,百官各有各的意見,有的人認為可以立刻調集新軍前去平定流賊,畢竟新軍的戰斗力有目共睹,調集他們去打張獻忠應該是手到擒來,何況目前從地圖上看,離張獻忠最近的最能打的軍隊正是新軍,他們不上還讓誰上?
可是另一派的意見卻截然相反,而且這一派的人數占了絕對上風。他們的意見也很簡單,圣上和朝廷剛剛下令要求限制新軍的活動范圍,本來新軍借著漕運的名義伸向各地就已經動了很多人的蛋糕,引起了很多官員的憤怒,他們借著若是朝令夕改豈不是有損圣上的威嚴,朝廷的體面這個借口拼命的壓制新軍的發展。但是他們的這個借口略顯蒼白,只是有些話不能在朝堂之上明說而已,早朝結束之后,內閣成員理所當然的被直接召到了養心殿,崇禎要跟大家開個小會,拿出一個方案來。
在崇禎自己的角度看來,鳳陽城被流賊圍住乃是事關朱家一脈的大事,若是鳳陽是個普通城池也就算了,可偏偏是中都,是他朱由檢祖墳的所在地,這個是他始終繞不過去的坎,難道要他放棄祖墳?這一點崇禎做不到?他雖然懊惱,想立刻處死朱國正和顏容暄,但是朱國正和顏容暄死不死意義不大,關鍵是怎么保住鳳陽城不丟失。他讓內閣眾人提出意見,沒想到簡直就是朝堂的翻版,內閣內部也爭論不休。
剛剛調回京師擔任兵部尚書的傅宗龍直接建議立刻采納申用懋的提議,調出新軍打擊張獻忠,如果有新軍前去,基本上鳳陽之圍可解。但是以溫體仁為首的數位內閣六部大臣提出了堅決的反對意見。“首輔大人,現在是什么情況不用我多說了,雖然下官也沒有去前線實地看過,但是新軍跟建虜作戰下官可是見識過的,就憑新軍的戰斗力,流賊縱使有三十萬之眾,在新軍面前也不過是灰飛煙滅的命運而已。所以下官以為,新軍出兵,很有必要。”傅宗龍對著溫體仁說道。早上在早朝的時候,傅宗龍就已經憋了一肚子氣,其實這些官員反對的原因,傅宗龍也有所耳聞,雖然他久在遼東,可是不代表著他完全屏蔽來自內地的消息,不僅是他,盧象升對于新軍的動向更是關注,所以關內的消息雖然有延遲,但是傅宗龍和盧象升還是能知道一些的。
傅宗龍明白,劉毅的策略過于激進,已經觸動了官員集團的利益,朝中這些官員也是從地方官選上來的,哪個在地方上的勢力不是盤根錯節,劉毅想學魏忠賢從他們頭上征稅,讓他們放血,他們怎么可能愿意,當年魏忠賢權傾朝野才能辦成的事情,劉毅現在就要辦,這可能嗎?何況最后魏忠賢落得個什么下場大家又不是不知道。傅宗龍知道,劉毅是個頂天立地的大將,可是在很多文官的嘴里,一旦劉毅做了對他們不利的事情,很快就會變成和魏忠賢一樣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但劉毅自己的事情,傅宗龍也不能干涉,只能私下和盧象升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