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五日,就在耽羅島那邊全羅水師和新軍水師在牛島激戰正酣的時候,遙遠的遼東大凌河城,也爆發了一場大戰。對決的雙方是皇太極率領的八旗主力和錦州城的大明援軍。而對于這場戰斗,不要說遠在南直隸的劉毅無法知曉,就算是在寧遠的孫承宗也不知道,祖大成竟然出兵五千前去大凌河救人。
兩黃旗的兵馬已經先一步到達了大凌河城,但是他們沒有立刻在城外陣地出現,而是在大凌河城外五里的地方埋伏起來,他們靜靜的等待著明軍的到來。
大凌河城南面正是阿敏的駐地,數日來阿敏感覺鑲藍旗已經變成了民夫,天天在這里挖戰壕,一道還不夠,還要挖三道,挖三道戰壕還不夠,竟然還要在戰壕周圍筑墻,他留下兩個甲喇防備城中的明軍,剩下的人馬專心致志的建工事。今天好不容易將第一道戰壕的圍墻全部壘好。城里的祖大壽也在城墻上不斷巡視,城內的糧食不斷減少,他始終下不了放棄步卒,騎兵突圍的決心,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金兵的戰壕越挖越多,越挖越深,甚至還筑起了圍墻,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如果再繼續耽誤下去,等到金兵的所有工事全部建造完畢,到時候就是想沖出去也沖不出去了。邱禾嘉和何可綱同樣是憂心忡忡。糧食已經實行配給制度,每人每天只能領到維持生命的口糧,士兵還好一點,民夫是真的饑一餐飽一餐。大家只好減少活動。將人馬分成幾班,輪流上城防御,在城內的休息的時候就不要活動,待在原地休息就好,減少體力的消耗,也算是變相的節省糧食。這種情況不知還要持續多少天。
祖大壽巡視到了南門,這里是鑲藍旗的駐扎地,他看到鑲藍旗的大旗迎風飄揚,鑲藍旗在上次的作戰中實力大損,這件事祖大壽知道。可是他也知道如果選擇這里作為突破口可能并不好。鑲藍旗雖然弱小一些,可是金兵豈能沒有后手。他遲遲下不了突圍決心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八旗中最能打的部隊并不在城外,他們一定隱藏在某地,如果自己不能知道他們的確切位置,貿然突圍,恐怕免不了全軍覆沒的下場。對于自己的命,祖大壽還是珍惜的,要不然他也不會在京師城下做出帶兵撤退的事情了。
阿敏百無聊賴的看著士兵們筑墻。轟隆轟隆,劇烈的馬蹄聲傳來,鑲藍旗的士兵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活計。一把抄起了身邊的兵器,阿敏回頭看見煙塵滾滾,一定是騎兵,他立刻大呼道:“準備作戰,準備作戰!”鑲藍旗雖然補充了許多新丁,不過還算是訓練有素,在老兵的帶領下,新兵們的動作也很迅速,五個甲喇的士兵調轉方向,擺開陣型。
城上的祖大壽也看見了城外金兵的異動,他發現更遠的地方騰起大量的塵土,難道是騎兵?這個時候能讓金兵緊張的騎兵會是什么人?他有些激動的想到。城上的士兵都看見了,他們仿佛看見了希望,難道是孫閣老發兵來救自己了?大家伸長了脖子往南邊望去。祖大壽立刻派人下城去通知何可綱還有邱禾嘉,親兵領命,蹭蹭蹭跑下了城。
騎兵越來越近了,鑲藍旗的士兵終于看清楚了這支騎兵的旗幟。竟然是正白旗的人馬,人數并不多,也就千余人。正白旗不是在小凌河那邊攔截援兵嗎,怎么會出現在這里?鑲藍旗的士兵不禁面面相覷,大家都感到非常奇怪。
“我們后面有明軍,大汗有令,就地防御!防御!”正白旗的士兵們對著鑲藍旗的兵馬大聲喊道。阿敏這才看清楚了這支兵馬的將旗,上面用滿文書寫著斗大的多爾袞三個字。竟然是多爾袞,緊接著他聽到正白旗的士兵們大喊后面有明軍。鑲藍旗立刻如臨大敵。正白旗的士兵越來越近,祖大壽也看清楚了,竟然還是金兵,城上的士兵本來滿懷期待的心情,就像洪水一般泄出,眾人又變得神情萎靡起來,看來,這只是建虜內部的調動而已,并不是援兵來了。
士兵們正要散去,不可思議的一幕發生了。只見城下鑲藍旗的金兵并沒有放松戒備,而原先沖過來的正白旗八旗兵竟然調轉馬頭,隱隱的列成了防御陣型。祖大壽立刻意識到了什么,他們這么嚴陣以待是要干什么?難道說?
“老祖,什么情況?”何可綱的大嗓門從樓梯上傳來,祖大壽回過頭去,何可綱和邱禾嘉一前一后正在上城。“老何,你過來看看吧。”何可綱奔跑幾步,來到祖大壽身邊,跟他并排站在一起,兩人一起看著南邊的動靜。“你看,剛才有一支騎兵過來,本來我以為是金兵的正常調動,但是現在看來不像,他們對著南面如臨大敵,擺開了防御陣型。”祖大壽手指著鑲藍旗的陣地,對何可綱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