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請看輿圖,我以去年己巳之變為例,代入其中,這樣方便大家理解。”成康說道。見眾人不答話。他也不介意,立刻解說起來:“耽羅島乃是李氏王朝西南偏遠之地也,自古以來自成一國,即便是半島新羅國滅亡,王氏高麗新建之后也不過是設置耽羅郡,但基本上依然是獨立自主,后蒙元迫降高麗國,蒙軍借道攻下了耽羅,將耽羅變成了元朝的直轄地,耽羅國才從歷史的長河中消失,后改名為濟州島,但是在輿圖中仍使用故稱標注為耽羅。在座諸位可知道耽羅被蒙元滅亡的年份?”
楊鎬老邁的聲音響起:“應是咸淳十年。”“不錯,老大人硬朗,正是宋度宗咸淳十年,當然我大明不用蒙元紀年,如用蒙元紀年應是至元十一年。”成康解釋道。
除了楊鎬和劉毅之外,大家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跟南宋還有蒙元有什么關系。成康笑笑道:“咸淳十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其實多見于史料之中,只是諸位忙于軍務,可能未去查證而已。”史可法猛然響起了什么,作為熟讀史書之人,史可法對于歷史是很有研究的,大明取士雖然用的是八股,可是史書也是必考項目。只因朱棣曾經將李世民的名,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作為座右銘。所以歷史那是必考環節,史可法這種尖子生當然知道,他立刻脫口答道:“可是蒙元伐倭?”
成康笑著捋須道:“史經歷大才,正是此事。”史可法這么一說楊鎬也想起來了,大明一直奉大宋為正統,蒙元的事情自然關心的比較少,畢竟蒙元不重禮法,不尊儒道,自然得不到天下讀書人的認同。但是史可法涉獵比較雜,自然想起了這么一茬。
“好,那么我請問諸位,蒙元伐倭之前為什么要先拿下耽羅?”成康又問道。這個晉軍倒是知道,眼看著大家都不答話,他也想表現一下,畢竟在鄭芝龍軍中,關于海戰的相關理論他也是學習了的。他立刻道:“軍師,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在福建水師受訓之時,鄭參將曾,凡水師遠戰必有一地為中轉,海上不比陸地,水文環境復雜,如若長途遠征,而無中轉之地,一旦遇到突發情況,則糧草斷絕,上天無路下地無門,故上上策,戰前尋找中轉之地,每到一地停靠補給休整,則水師戰力可保持十之八九。”
“不錯,正是此理!”成康豎起大拇指道,“所以蒙元伐倭從華夏之地出發,以耽羅島為中轉,先期在島上囤積大量物資,輕舟出行,到了耽羅再進行裝備補給,海上環境惡劣,如有染病船員可在耽羅進行更換,這樣到達倭國時,水師仍是滿編,至于蒙元為什么失敗,也不過是海上環境惡劣,碰上狂風還有倭人抵抗意志堅決罷了。但是從他們的策略看來,這樣省時省力,耽羅島不失為進攻倭國最佳中轉之地。”
“所以先生的意思是我們要進攻倭國?”史可法問道。“這只是未來的設想,拿下耽羅不僅僅是能作為攻打倭國的跳板,還有極大好處,諸位豈不聞毛文龍乎?”成康回答到。
“哈哈哈,好計策好計策,成先生,老夫服氣了,當年若有成先生在軍中,老夫焉能有薩爾滸之敗?”楊鎬猛然睜開了微微瞇著的眼睛,直視著成康笑道。
“老大人謬贊了,成某也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具體打仗的不是我,是諸位將軍和萬千將士,我只不過動動嘴,算不上真本事。”成康謙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