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陛下。”劉毅立刻跪下道。“袁督師一片丹心,絕無可能通敵賣國,至于欺騙圣上的五年平遼的說法,確實是有些操之過急,但是袁督師也是權宜之計,并非有心欺瞞圣上,觀袁崇煥督師遼東以來,屢屢給建虜殺傷,此次皇太極南下,更是要繞過寧錦防線,可見遼東軍鎮目前已經扼制住了皇太極的攻勢,讓他被迫選擇其他的路線。臣曾隨袁督師在東南大戰海賊,臣對袁督師此人非常了解,說句放肆的話,袁督師在戰術上可能有所欠缺,但是在人事上確實是無出其右,如能讓其繼續督師遼東,整合各方力量,再給遼東增加一些能征善戰的虎狼之將,想必平定建虜為時不遠矣。努爾哈赤被袁督師炮火所殺,金國上下都對其恨之入骨,怎么可能和其密謀,末將看來極有可能是皇太極的反間計,還請圣上三思,讓袁督師戴罪立功。袁督師對大明對圣上絕無反心,末將敢以項上人頭擔保。”
對于袁崇煥,劉毅在共和國時候的認知是覺得此人比較復雜,是非功過不好一概而論。但是現在,特別是跟袁崇煥在東南大戰之后,劉毅對袁崇煥更是有了全面的認知。此人雖然在軍事能力上有所欠缺,但是用人方面確實一把好手,而且對大明忠心耿耿,只是在做事方面有些不擇手段,其實這一點跟劉毅很像,他們都是結果導向型的人,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達成最后的目標就行。偉人的**論一直被劉毅奉為經典,也是這個道理。刨除這些,單單從袁崇煥對劉毅的恩典來說劉毅也必須站出來救袁崇煥,劉毅能有今天的一番成就,少不了在東南大戰之后袁崇煥的提拔,可以說目前劉毅最感謝的應當是三個人,張鶴鳴,袁崇煥和孫承宗,如果沒有這三個關鍵人物劉毅也沒有現在的成就。所以于公,袁崇煥鎮守遼東會讓建虜非常頭疼,這樣大明可以騰出手來解決風起云涌的農民起義。于私,袁崇煥對自己有知遇之恩。于情于理劉毅都要挺身而出,哪怕這么做會觸怒皇帝,劉毅也必須這么做。
果然,劉毅說完這些話之后,崇禎的臉色變得很難看,剛剛欽點表彰的將軍還沒下朝就和自己唱起了反調,怎么能讓崇禎不生氣。“劉將軍,你是沒有聽見朕說的話嗎,袁崇煥欺君犯上,其罪當誅,午門斬首已經是他最好的結局,大明如果有功不賞有過不罰,那還談什么海內清明,又怎能中興,況且袁崇煥他是罪有應得,你退下吧,剛才的話就當你沒說過。”
“圣上,末將愿用丹書鐵券換得袁崇煥一命,還請圣上恩準。”劉毅拜伏在地道。
“你放肆,來人,將他給朕拖出去,押入大理寺,讓他和袁崇煥作伴去吧!”崇禎怒吼道。眾人勃然變色,劉毅這小子,難道瘋了嗎,竟然用圣上御賜的丹書鐵券去救袁崇煥,這不是觸犯了圣上的逆鱗嗎,難怪皇帝發這么大的火。王永光等人自然是幸災樂禍,心道“剛才還以為此人很有城府,現在看來不過就是一個愚蠢的大頭兵罷了,跟過袁崇煥現在就要出來保他,官場上要是像他這么玩,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該放棄的就要放棄,為了袁崇煥這么一個將死之人,跳出來給他說情,這不是白白毀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嗎?”
人群中,有人嘲笑,有人嘆息。只有韓爌和孫承宗對望一眼,眼中的精光一閃,這小子竟然如此有情有義,真是頂天立地的好男兒,這樣一來,他在武將心目中的地位將會大大提升,武將大部分都是直爽的性情中人,劉毅這么做肯定會贏得許多贊許,特別是袁崇煥在軍方的影響力很大。孫承宗更是心中暗自贊許,自己真是小瞧了劉毅,沒想到他竟然這么有勇氣。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大明有如此忠臣良將,真是朝廷百姓之福啊。
果然不出他們二人所料,文臣還好,很多武將,比如侯拱極,孫興等人都是色變,看劉毅的眼神都不一樣了,換做自己恐怕不會像他這么一樣有勇氣吧,真是當世奇男子啊。如此忠義無雙之人,放眼大明還能找到幾個。這樣的人值得結交,皇上只是在氣頭上,這樣的良將,幾位閣老不可能不保他,到時候出來更是博取了美名,誰會不愿意結交這樣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