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小旗小旗官葉飛,下轄兵員十一人,由子弟組成,全員棉甲,帶紅色氈帽,每人一桿紅纓長槍配腰刀作為右駐隊。
第三小旗小旗官陳寶,下轄兵員十一人,由子弟組成,每人配大藤牌一個,柳葉刀一把,全員棉甲,帶紅色氈帽,作為跳蕩隊。
又有第四小旗,小旗官王浩,下轄十一人,由農家子構成,全員棉甲,氈帽腰刀,每人配從武庫找到的尚可使用的火銃一桿,因為冷兵器需要長期訓練,而火銃只要學會發射能打響就行,雖然射速慢了一點但是勉強可以作為遠程打擊的火力吧,這隊人由劉毅親自帶隊訓練射擊作為戰鋒隊。
第五小旗由會一些騎術的吳東明率領,下轄十一人,由農家子和子弟混編構成。劉毅將劉金和陶宗的戰馬暫時調撥至第五小旗以做到第五小旗人人有馬,然后由劉金帶隊訓練他們馬術,三個月時間不求能做到多好,只要能在馬上能用騎槍沖刺,能用馬刀劈砍就行了,這十二人全身棉甲,除了冷兵器以外還配發單眼銃一只,填好子藥,在戰場上打一發就可以丟掉。劉毅從吳斌那里求來十二頂缽胄盔給他們帶上。這個小旗作為游騎隊。
這樣一個總旗按照戚繼光的三才陣配置完畢,然后開始了三個月的戰斗訓練。前三個小旗的士兵本來就有武術的底子,可以說他們的單兵能力遠遠超過正規軍,只是在陣法上有所欠缺,因為在演武場和武館主要訓練的是個人武力,不會演練陣法。所以他們集中訓練陣法,做到出槍出刀齊整即可。
劉毅擔心的是由農家子構成的兩個小旗,他們是一點底子都沒有,在來軍營的前一天他們還只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在地里刨食的扛著鋤頭的農民,但是他們有一點好,那就是他們完全就是一張白紙,劉毅想怎么畫就怎么畫,他們對劉毅命令的服從度要比子弟們好得多。子弟們反而有時后會摻雜自己的理解。
劉毅曾經做過一個小實驗,早上晨練時他在校場上對士兵們說道:“現在將你們的衣服全部脫掉。”
徽商子弟們面面相覷所有的小旗官也是不明所以,而農家子組成的第四第五小旗已經開始脫衣服了,雖然他們不明白為什么但他們還是忠實執行軍官的命令。這讓劉毅很滿意。
劉毅對大家說道:“大家看到了嗎?大家明白了嗎?我這么做的目的僅僅是測試大家對上級命令的服從度,軍人必須要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戰場之上哪怕你認為上官的命令是錯的,你也必須先去執行,如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仗還怎么打,還能稱之為軍隊嗎?戚帥曾在練兵實紀中,軍紀之重要,猶如軍人之核心,只有軍紀森嚴,才能得堂堂正正之師,結堂堂正正之戰陣,摧枯拉朽,所向披靡。我知道諸位都是有報國理想之人,但是這么簡單地軍伍規矩都不懂的話,談何報國!”
劉毅的聲音讓大家振聾發聵,一番話說完所有子弟還有軍官們都羞愧的低下了頭,平時他們還有點看不起農家子,認為他們不過是扛著鋤頭的農民,怎么能打仗?可是沒想到在上官的眼中自己連農家子都不如,連簡單的令行禁止都做不到。
最后劉毅道:“弟兄們,行軍作戰不需要個人的勇武,你們的同伴,你們的上官都是你們可信賴之人,萬人一心兮,群山可撼,我們現在只有六十人就更要團結一致!明白了嗎?”
“明白了。”
“大聲一點我聽不見!”
“明白了!”士兵們握住手中的兵器大聲喊道。自此以后前三個小旗的士兵們知恥后勇,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