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前世看小說穿越的人不是都能開金手指嗎,隨便發明個什么東西不都能賣錢嗎?可是輪到自己穿越了他才明白小說就是小說,心中倒是有很多想法,什么飛機大炮沖鋒槍啊,汽車輪船蒸汽機啊這些,可是自己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原理,但是不會動手制作,現有的科技條件下也沒造這些東西的工具,要想制造還得有大量的科學家和技術工人一起,必須把這些人湊到一起才行,可眼下沒有頭緒。
算了,先不想了,回到太平府再說。抬頭看見一群大雁從頭頂飛過,心念電轉,自己好久沒練槍法了,來到明朝就沒打過槍了,也不知道這槍發有沒有退步。
只見劉毅摘下背上的掣電銃,又拿出鐵管定裝彈,可惜只有五顆彈藥,先試試再說,火藥在這個時代倒是很普及,上了岸應該是有辦法補充到的。
他呼喚船家道:“船家,有沒有火折子借我用用。”,“得嘞,客官稍等。”不一會就見船家拿出一個火折子遞給他。
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古代的黑科技,就跟現代的打火機一樣,只不過外面是竹筒,里面將一張一張紙卷起,也可以塞入棉絮,然后點燃再吹滅,蓋上蓋子,但是蓋子上會有氣孔保證有空氣進入,雖然里面沒有明火,但會有點點的火星,掛在身上等用的時候打開蓋子輕輕吹氣再把火苗吹起來就行了,劉毅在心中佩服古代中國人的智慧。
用火折子點燃火繩之后,掀開銃機后端的銅蓋,將小鐵管中的引藥倒一點點放入銃機右端的火帽之中,然后將鐵管塞入槍膛,合上銅蓋,將銅蓋扣緊,因為此時的滑膛槍使用鐵管定裝彈有一個問題就是無法保證氣密性,也就是無法做到槍管和彈藥緊密貼合,這個問題在西方工業革命之后有了蒸汽動力才解決,因為不用人工而用機器,所以可以保證每一桿槍和彈藥的規格一致。
此時火槍射擊時的尾焰容易灼傷射手的眼睛,這導致了射手在即將開火的最后階段必須要閉上眼睛,這樣的打法能打得準嗎,這也就是為什么明朝的火銃聽起來唬人,很多文章說明朝已經是火器部隊了,但是殺傷率低的驚人。所以趙士楨在設計掣電銃的時候加上了保護銅蓋,有效的隔絕了尾焰,可以一直瞄準直到開火。但是掣電銃制造工藝太復雜,特別是鐵管定裝彈制造復雜,要保證每顆彈藥大小粗細差不多,避免炸膛。所以費時費力,生產一支掣電銃和子藥的成本可以生產四五支普通火銃了。所以趙士楨總共也就生產了幾百支,數量太少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至今也未發現實物。
劉毅舉槍貼腮瞄準天空中的大雁,高度也就在不到一百米,也就是約七十步,掣電銃的射程可以達到一百余步,只是沒有標尺只有簡單的照門和準星,劉毅瞄準了片刻扣動扳機,砰地一聲,后坐力比后世的步槍大多了,將劉毅的肩膀磕的生疼,可是天空中的大雁還在自在的飛翔,沒打中!果然滑膛槍的精度還是需要提高啊。
沒有標尺確實有點難度,而且扣動扳機后不像后世的步槍會即刻發射,而是需要火繩點燃引藥,這需要一個過程所以會出現一秒的延遲,就是這一秒大雁已經往前飛了一段距離了,所以才會射空。
劉毅不愧是共和國的優秀軍人,很快就摸著了門道,剛才一聲巨響,劉金和陶宗拿著腰刀就出了船艙,還以為發生了什么變故,后來才發現原來少爺只是在試射火銃,船家也給嚇了一跳,這些達官貴人的公子可真是會玩,有弓箭不用偏要用火銃打大雁,看這銃可不便宜,還是小心伺候的好,指不定這小公子還有什么怪癖好。
打開銅蓋倒出鐵管,鐵管太燙差點把劉毅的手燙掉一層皮,“以后打掣電銃得配一個手套才行。”劉毅心想,又填上一發彈藥,瞄準,算好提前量,扣動扳機,又是砰的一聲,這次劉毅將銃身抵肩,抵的很緊,穩定性大大提高,只見一只大雁打著旋一頭栽到了長江之中。
“打中了!”劉毅歡呼道,劉金和陶宗也在后面拍手道。
“少爺什么時候會打銃了,沒見他學過啊,在薩爾滸時就覺得少爺不對勁,好像變了個人似的。”劉金心下疑惑的想到。
劉毅掌握了方法之后將剩下的彈藥一口氣打出,五發子藥命中了三只大雁,而且越打越快。打完之后拿出通條洗刷槍管,掣電銃的好處就是不像前膛槍打一發就要刷一下槍管,而是可以打個四五發再刷掉泄露的殘余火藥渣。
劉毅不禁吃驚于古人的智慧,如果彈藥管夠,一個像劉毅一樣熟練的射手,一分鐘最少能打出五到六發子彈。這是多么可怕的力量,如果再使用神機營的火槍三段式,那么三個人一分鐘能打出至少十五發發子彈,四秒一發,都快趕上后期一支栓動步槍的射速了,如果有一只裝備掣電銃的火槍隊不用太多,數千人即可,只要彈藥管夠,而且能解決的掉遠程的火炮威脅,那在這個時代豈不是可以橫掃天下。
劉毅正在發散思維,“諸位客官,前面一里就到應天府碼頭了。”船家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