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松倉隆信文化,有馬良田躬身道:“是的,隆信公,我們都已經從左衛門那里聽說了,不過請隆信公放心,雖然我們并不知道這支賊寇為什么會突然進攻平戶藩,并且登陸向我們的腹地深入,也不知道他們的目標究竟是什么,但是肥前國有難,我們松倉家的武士們不會置之不理,對于敵軍想要攻擊佐賀的想法,相信一萬兩千名武士們也不會答應。”
聽了有馬良田的話,松倉隆信仿佛吃了一顆定心丸一般,長吁了一口氣,有馬良田說的不錯,怎么說自己手下還有一萬兩千名忠誠的武士和足輕士兵,難道這么多九州武士抵御不了區區幾千海盜的攻擊嗎,更別說自己這一萬兩千人當中還有一千鐵炮手,這可是自己手上最精銳的力量,看來好像是自己多慮了。
“你說的不錯有馬君,那么你們已經準備好了御敵嗎?”松倉隆信問道。有馬良田點點頭,“如果按照斥候小使的說法,敵軍已經登陸并向這里攻擊,那么此刻他們非常有可能已經闖過了松浦,去掉松浦和唐津的兵馬,我們現在能集結的還有大約九千人,在下以為就在佐賀城下集結兵力,依城而戰,同時占領佐賀外圍的小城峰,將一部分武士部署在上面,我帶領他們居高臨下打擊敵人。就在城外將敵軍全殲。”
“那么依你之見,我需不需要請求周邊四國的支援?”松倉隆信問道。有馬良田搖搖頭道:“隆信公,就算要求援也要向比我們強的人求援吧,筑前,筑后,豐前,豐后四國大名都是不足十萬石的,難道要讓肥前自降身份朝他們求援嗎?換句話說,若是肥前都抵擋不了這幾千人,把他們那些低端武士叫過來做什么?讓海盜們看笑話嗎?”
“哈哈哈哈。”眾將都是放聲大笑起來,有馬君說的不錯,那幾國的兵馬很多都跟乞丐一般,恐怕是比起海盜都不如,叫他們來肥前助戰豈不是讓別人笑話。
松倉隆信也是大笑,手下的將領們作戰情緒都很高昂,這是好事情。他拍板道:“那好,就按有馬君的意思辦吧。集結兵力,占領小城峰,就在佐賀平原全殲來犯之敵。”
(漁夫按,這里普及一下日軍鎧甲,后文不再贅述。相信大家經常看電視劇里的古代日軍裝扮都知道,日軍的鎧甲非常華麗,顯得很復雜。其實古代日軍鎧甲一般就分為兩大類,一個是大鎧,一個就是胴丸,而且是先有大鎧,再有胴丸。大鎧非常復雜,一般都是將軍或者是高級武士才能使用的,雖然大鎧和胴丸都是起源于日式掛甲,但是他們完全朝著兩個相反的方向發展。大鎧從上到下主要由,冠板,化樁板,障子板,袖檀板,引合緒,壺緒,肋盾壺緒,蝙蝠付,馬手草折,受緒,據文金物,胸板,鳩尾板,弦走韋,胴先緒,射向草折,前草折這些部分構成。當中主要分為三大類,也就是板,緒,草折。板顧名思義當然就是主體部分,一般用鐵制作,作為防護的主要部分。緒是用來連接的機構,因為這里是直接用日語漢字書寫,說白了緒就是繩扣。草折是用竹片涂漆制作,有一定的防護作用,但是裝飾作用可能更大一些,這樣一套日式鎧甲看起來會比較威武。這是大鎧,而另一種胴丸就要簡單多了,那是給中下級武士用的,基本上把草折去掉了,然后保留了卷邊兜,也就是兩邊帶著翻卷護面簾的頭盔。緒也少了很多,整體做工粗糙,如果將大鎧和胴丸的圖片放在一起對比一下,各位書友一看就能明白,胴丸就是精簡版的大鎧。而足輕步兵也就是日本最下層的平民士兵基本只能穿戴腹卷,也就是竹子鐵片混合的簡易胸甲,頭上戴的也不是卷邊兜,而是普通的竹斗笠。甚至戰國時期很多不太富裕的大名,手下的足輕都是穿戴竹甲甚至紙甲,連基本的防護力都不具備。而烏帽是從平安時代就有的一種輕便布帽,如果看過浮世繪的朋友應該能找到蹤跡,有點像蘇聯士兵的船帽。)